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穆斯林資訊 >> 環球觀察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烏干達的穆斯林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伊斯蘭之光    作者:伊斯蘭之光
熱度2462票  瀏覽110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8年7月13日 20:13

   位於非洲東部的烏干達﹐民族糾紛嚴重﹐動亂不止﹐但是那裡的穆斯林民族相安無事﹐生活得很太平。 烏干達是個內陸山地小國﹐遠離伊斯蘭世界﹐1844年﹐有一些北非的穆斯林商人從蘇丹進入烏干達山地做貿易﹐並且開始傳播伊斯蘭﹐其中一位部落的酋長歸信了伊斯蘭﹐以此奠定了伊斯蘭的發展基礎。

  1872年﹐英國人非洲探險家亨利'斯坦利發現了一個圍繞烏干達大湖(今名維多利亞湖)的山明水秀的國家﹐物產豐盛﹐氣候宜人。 他向英國殖民政府報告說﹐這個非洲東部的小國正在發展伊斯蘭﹐將可能被穆斯林佔領。 因此﹐英國派遣殖民軍隊奪取了烏干達﹐並且根據斯坦利的建議與穆斯林發生了武裝衝突﹐把穆斯林從許多地方趕了出去﹐英國成為合法的佔領者。

  烏干達遭到英國殖民主義入侵時﹐正是伊斯蘭迅速發展時期﹐因此﹐雖然在戰場上英國軍隊的洋槍洋炮獲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伊斯蘭的宣教並沒有停止﹐為了對抗英國的入侵﹐歸信伊斯蘭的烏干達人比過去更多﹐變成一種保家衛國的愛國主義行動。 因此﹐從十九世紀起﹐英國在烏干達實行殖民統治的同時﹐穆斯林社會也在發展﹐建立了許多清真寺﹑學校和醫院。

  上世紀的六十年代﹐穆斯林伊迪'阿敏通過政變奪取了政權﹐實行殘酷的獨裁統治20多年﹐整個國民經濟崩潰﹐民不聊生﹐他挑起對鄰國坦桑尼亞的邊界糾紛﹐最後被迫下臺﹐流亡國外。 阿敏的暴政和失敗﹐使烏干達穆斯林遭到厄運﹐受到阿敏反對派的報復﹐被殺死很多﹐穆斯林社會遭受重大創傷。

  現在全國兩千多萬人口中﹐穆斯林人口不到20%﹐約400萬人﹐但是﹐穆斯林在烏干達的政治生活中是一股最有組織的強大力量﹐例如國家議會中穆斯林代表的議員有34名﹐5名部長級內閣成員﹐而且國內許多富翁都是穆斯林﹐他們構成主要的經濟勢力。 在全國伊斯蘭事務最高委員會領導下﹐各地都有地方伊斯蘭組織﹑婦女伊斯蘭協會﹑穆斯林大學生組織﹑清真寺管理委員會等﹐聲勢浩大﹐保證穆斯林禮拜﹑宣教和信仰自由﹐例如每年都在首都坎培拉召開伊斯蘭學術研討大會﹐邀請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高級學者參加。 伊斯蘭是烏干達的第一大宗教﹐其次是基督教和多種分散的土著信仰﹔伊斯蘭與這些不同宗教和平共處﹐並且有許多文化合作項目﹐經常展開友好對話。 烏干達的穆斯林組織與伊斯蘭國家保持密切關係﹐得到許多阿拉伯國家的經濟和教育援助﹐每年都有千百名烏干達穆斯林畢業於國外伊斯蘭大學﹐回到國內服務﹐例如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埃及﹑蘇丹﹑利比亞﹐以此﹐烏干達的伊斯蘭大學和各級學校與這些國家保持密切關係。 烏干達是57個世界伊斯蘭國家組織的成員國。

  烏干達曾經是英國武裝搶佔的殖民地﹐在那裡有一百年的殖民史。 雖然烏干達於1962年得到英國准許的獨立﹐但是經濟仍舊被英國牢牢地控制著﹐例如烏干達生產的咖啡豆﹐從農民手中的收購價每公斤2美分﹐而到西方國家加工成咖啡後每公斤十美元﹐咖啡加工工序不複雜﹐但是西方控制的國際市場使成品昇值500倍。 這就是殖民地經濟的特點﹐也是西方國家努力實行的“自由貿易”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實質內容。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頂:101 踩:130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03 (577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03 (543次打分)
【已經有1110人表態】
277票
感動
270票
路過
275票
高興
288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