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穆斯林資訊 >> 特別關注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西方的好穆斯林與壞穆斯林

熱度2816票  瀏覽276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0年4月19日 18:08

 [編譯者按語﹕本文是歐洲著名伊斯蘭學者塔里格‧拉瑪丹教授論述西方社會對穆斯林的錯誤分類和不良居心﹐發表在美國《伊斯蘭在線》網站上。  譯文稍有刪節。]

 

核心提示﹕發生在2001年9月11日美國的“9-11事件”的塵埃尚未落下﹐西方政界對穆斯林社會開始了發燒似地搜尋。  他們希望在穆斯林人群之中找出“溫和派”﹐這些人的標準必須同他們標定的“穆斯林恐怖主義”﹑“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和“伊斯蘭極端主義”劃清界限﹐並且對他們公開嚴厲譴責﹐而對西方社會有親切感。  以此為標準﹐穆斯林被分成了“好”與“壞”兩大類﹐也就是說﹐與“原教旨主義”﹑“極端份子”或“伊斯蘭狂熱份子”相對的一類﹐是穆斯林之中的“溫和派”﹑“自由派”和“世俗派”。

 

這樣的分類法並非什麼新鮮玩藝﹐古已有之﹐就說在十九和二十世紀的百年之前﹐在英國和法國出現的許多文件和書籍中﹐他們對穆斯林世界就有固定的兩分法﹐把每個穆斯林加上不同標籤﹐以資區別。  他們所謂的“好穆斯林”﹐是那些崇洋媚外的人﹐或者是盡心盡力為西方殖民主義者奔走服務﹐或者是對西方文化崇拜得五體投地。 其餘的人都屬於“壞穆斯林”﹐其中有反對外來侵略的抵抗勇士﹑維護伊斯蘭純潔信仰的教長或弘揚伊斯蘭文化的知識份子﹐這些都是“壞人”﹐一律都屬於“危險份子”。 

時代雖然不同了﹐但是根本的關係沒有改變﹔西方人聯合統治世界和掠奪世人利益的慾望更加變本加厲﹐所以對他們心目中的統治對象穆斯林“好”與“壞”的分類沒有實質性的改變﹐只是時代要求和定義不同而已。  今天西方國家操縱的政治機構﹑文化單位和媒體導向﹐在對待伊斯蘭的問題上﹐與歷史上殖民時代如出一轍﹐原封不動地保持著基本標準和模式。  在穆斯林世界﹐學者們對西方人鼓吹最激烈的“溫和派穆斯林”最反感﹐極力抗拒這種說法﹐在大家的概念中﹐等同於對穆斯林的背叛﹐向敵人出賣伊斯蘭。

我們今天要討論什麼問題呢﹖ 是宗教信仰或是教義學﹖ 是穆斯林社會的政治或是文化﹖  仰或是宣傳對西方的敵視與仇恨﹖  都不是。 “溫和穆斯林”這個詞語本身並不壞﹐但我們是否能接受﹖  我們在不同的語境裡提出“溫和”的時候﹐究竟是什麼意思﹖

在穆斯林內部﹐學者們對什麼是“溫和”議論紛紛﹐沒有定論﹐因為伊斯蘭與西方思想出發點不同。  伊斯蘭宗教與政治不存在明確界線﹐信仰就是政治﹐政治就是信仰﹐是穆斯林世界的普遍現象﹐所以無法把信仰與政治分割開﹐不可能做到在信仰上虔誠而在政治上屈從﹐這樣使思想更加混亂。

對所謂的“穆斯林世界”﹐是把西方“政教分離”思想還原的觀念﹐因為不可能把伊斯蘭信仰的禮儀同政治體制劃分界線﹐例如伊斯蘭法制和政治原則。 在伊斯蘭的傳統概念中﹐信仰﹑社會﹑文化與政治﹐是一個整體﹐動一指而牽制全身﹐所以任何問題都可能產生敏感的反應。 這是一套複雜的機體﹐所以什麼是“溫和”﹐很難下定義。  假如我們把伊斯蘭的各種成份分為主次或先後﹐這樣只是便於展開討論。 那麼﹐最重要的成份當然是伊斯蘭的信仰﹐精神是主宰。  我們能說“溫和”的信仰嗎﹖  那最容易招致誤解﹐因為這個涵義是批評那些不“溫和”的人﹐都是宗教狂熱份子。  事實不是這樣。 在伊斯蘭之中﹐人人都是穆斯林﹐各人操守不同﹐穆斯林允許對信仰有不同的理解。  先知穆聖在世時﹐就經常教誨他的弟子們﹐要行施“中正”的伊斯蘭﹐對信仰不可過份﹐其實就是“溫和”的含義。  在伊斯蘭文化的歷代文獻中﹐都可以找到討論這個思想的記錄。

《古蘭經》中有多處經文說﹐真主要信士們信仰和生活容易﹐不希望他們太艱難。  也有許多聖訓說﹕“任何事情都應簡單明瞭﹐不要故意把事務搞得複雜化”  ﹐例如先知穆聖指使在旅途中的信士﹐禮拜和守齋戒﹐都應從簡。 從最早期的宣教﹐一直貫穿整個歷史﹐學者們都是號召穆斯林堅守伊斯蘭的中正道路﹐反對極端和偏激。  由此看來﹐“溫和”沒有什麼惡意。

在公元八世紀以後的穆斯林社會發展過程中﹐伊斯蘭傳播到了許多陌生的地方﹐各地的學者們根據《古蘭經》和聖訓精神號召當地的穆斯林﹐在保持伊斯蘭基本信仰原則的基礎上﹐儘量適應當地社會﹐不必處處模仿阿拉伯人。 不論遜尼﹐或是什葉教派的伊斯蘭學者﹐要求穆斯林堅持基本伊斯蘭原則﹐如每天五次禮拜﹑萊麥丹月的齋戒﹑不食豬肉﹐不飲酒﹐但是對許多當地的民族習俗並不全都反對﹐使伊斯蘭適應當地的社會和文化環境。

這些都是十分具體的例子﹐說明伊斯蘭提出溫和﹐不主張模仿麥地那社會維妙維肖一點不走樣﹐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就是這個大道理。  從這個理念出發﹐我們審視現代的西方社會﹐以及穆斯林在其中的適應性﹐如何理解“溫和”﹐值得現代學者們深入研究。

數百年的社會改革﹐西方國家逐步演變成無宗教社會﹐宗教的形像在共場被削減到了零位﹐宗教的真實意義被徹底改變了﹐只以文化和傳統習俗的形式出現。  宗教對於一般的西方人﹐已不存在任何約束﹐他們很隨便﹐稱之為享受“自由”。  在西方人看來﹐許多穆斯林所習慣的行為﹐如按時禮拜﹑穿穆斯林服裝﹑留鬍鬚﹑戴蓋頭﹐遵循許多飲食規則﹐這些都屬於宗教偏激的落後表現。  西方人對穆斯林“溫和”的要求﹐是“像我們一樣隨便”﹐什麼都不必認真﹐星期日到教堂祈禱﹐其他日子就應脫離上帝而自由﹐跳舞﹑飲酒﹑賭博﹑色情娛樂﹐都隨便。  這就是當代西方社會的宗教現狀﹐實際名存實亡。  當西方人向穆斯林提出這些“隨便”或“溫和”要求的時候﹐穆斯林感受到是強加於人﹐是政治壓迫﹐種族歧視﹐剝奪信仰自由。

同時﹐穆斯林也必須承認﹐在穆斯林人口佔大多數的國家﹐即使在同一教派之中﹐也存在著思想分歧﹐例如有人拘泥於經典文字﹑有人堅持傳統習慣﹑有人以適應環境為理由進行改革﹑有人主張邏輯思維和理性理解﹑有人借經典啟示作神秘化解釋﹑也有人利用宗教達到政治目的 ---- 從死扣教條到自由思考﹐如同一條光譜﹐各種顏色都有。  保守派主要出現在教條主義﹑傳統習慣派和政治勢力之中﹐他們對經典的解釋比其他人更多一些主觀見解。  例如比較保守的賽拉菲教派和巴基斯坦的塔利班保守主義者﹐禁止穆斯林同非穆斯林有任何交往﹐如猶太人﹑基督教徒或無神論者﹐他們認為只有對這些人應保持敵對關係﹐才是真正捍衛伊斯蘭的純潔性。 這些人中有少數小集團﹐對與外界有交往的穆斯林都表示懷疑﹐認為他們的拜功不成立﹐信仰有問題。

保守派看待生活在西方國家提出為了適應當地社會穆斯林的生活方式必須改良的人﹐屬於離經叛道和變節行為﹐對這些人的基本信仰都表示懷疑﹐而西方的右派勢力則認為﹐這些人提出的設想還不夠大膽﹐“溫和”得欠火候﹐指責這些人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和“極端伊斯蘭”在西方的代理人。

西方人的話多數是出於政治的臨時利益需要﹐因為當代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哲學是實用主義﹐沒有確定的準則﹐獲得快捷的利益和效益是第一原則﹐他們的評論只代表一時主觀的理解。  例如阿富汗人﹐在二十年前﹐他們在反抗蘇聯佔領的時候﹐被西方國家讚譽為“自由戰士”﹐而同樣的人﹐在今天抵抗西方國家入侵時﹐卻變成了“恐怖主義”。  在西方人的眼中﹐“好穆斯林”與“壞穆斯林”的轉變﹐就像變魔術﹐一時一個樣﹐標準是否對他們有現實獲利的價值。 

我對此有切身的體會﹐《華盛頓郵報》剛剛給我一個美譽是“穆斯林的馬丁‧路德”﹐鼓勵我向伊斯蘭造反﹐但沒出幾天﹐美國《太陽報》揭露我是偽裝的“伊斯蘭好戰份子”。  2003年我受到美國政府的邀請﹐他們稱讚我“思想開放”﹐是“溫和”的穆斯林﹐但時隔不久﹐國務院下令吊銷我的簽証﹐因為我批評了他們的阿富汗﹑伊拉克和巴勒斯坦政策。  六年過去了﹐布什時代對我的恐怖主義責難逐漸消失了﹐今天的奧巴馬政府表示我對美國沒有危險性﹐對他的新政策有使用價值。  我得到的通知說﹐恢復我的美國旅行簽証﹐可以自由到美國訪學。  美國對我的放松﹐不能證明我是一個“好穆斯林”﹐因為我的家族關係﹐西方的許多人猜測我暗藏著一套改造西方社會的長遠規劃。   他們認為我說的是溫和的話﹐心裡還是堅持著極端主義原則﹐不是真“溫和”﹐而是一個危險份子。

穆斯林世界與西方國家的關係﹐關鍵不在宗教信仰。 從馬來西亞到摩洛哥﹐大部份伊斯蘭國家同西方世界保持著良好關係﹐而且他們在國內堅持伊斯蘭精神﹐並不影響外交關係。 現代的土耳其﹐從實質意義上是一個伊斯蘭政府﹐但是他們的目標是加入歐美﹐願與歐洲國家合作﹐結成經濟和文化聯盟。  由此可見﹐所謂的“溫和穆斯林”﹐所指不是宗教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從政治上對西方國家是否有利。  西方人把穆斯林分成“好”與“壞”﹐真正的目的不是什麼信仰的分類﹐而是政治分類﹐便於分化瓦解。  當他們確定了一部分是“好穆斯林”之後﹐那麼﹐其餘的人必然歸於“壞穆斯林”害群之馬﹐屬於他們打擊﹑批判和消滅的對象。  在西方的媒體中﹐盡其所能對“極端主義伊斯蘭”進行攻擊和醜化﹐例如殺人放火﹑搶劫強姦﹑販賣鴉片﹑買賣人口﹑欺騙兒童和婦女充當人體炸彈﹐等等壞事做絕﹐造成在全世界被人唾罵和憎恨聲勢。 這是政治目的。

在穆斯林世界﹐關於宗教認識的辯論從來沒有停止過﹐過去和現在都屬於正常現象﹐例如討論法學理論﹑適應現代世界的基本原則問題﹑對西方世界“反恐”的對策。  伊斯蘭的學者們在辯論中﹐認識更加明朗化﹐消除許多成見和偏見﹐認清政治目標﹐是思想發展的健康表現。  我們不要忘記﹐伊斯蘭是中正的宗教﹐不論怎樣去理解﹐伊斯蘭都能適應非暴力和民主化的立場﹐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獨裁﹑剝削和壓迫。

 

  (阿里編譯自Good Muslim﹐Bad Muslim by Tariq Ramadan)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西方
頂:103 踩:144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5 (706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21 (622次打分)
【已經有1240人表態】
349票
感動
301票
路過
284票
高興
306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