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人生與社會 >> 社會經緯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既希望又懼怕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伊斯蘭之光    作者:伊斯蘭之光
熱度2365票  瀏覽146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8年7月13日 13:36

  伊斯蘭道德基礎探源

  ——試論“穆斯林”的教義內涵及社會作用”

  “穆斯林既希望又懼怕”心理,是伊斯蘭教義思想之一。這一教義思想也是穆斯林應具備的人生態度,具有深刻的道德內涵。也就是說,穆斯林的處世哲學與道德理念應該介乎於“希望”與“懼怕”之間,要求穆斯林在擁有希望與信心的同時,又具有懼怕心理,兩種心理互相作用,構成穆斯林的人生觀。其基本教義內涵2,作2穆斯林不能絕望于真主的恩慈,同時也不能坦然于真主的懲罰、或者不屑于真主的大能、威嚴及一切法則。

  (一)伊斯蘭教認2,穆斯林在人生路程中絕望于真主的恩慈或者對真主失去希望及信心,即2悖逆,正如《古蘭經》雲:“你們不要絕望于真主的慈恩,只有不通道的人們才絕望于真主的慈恩。”(12:87),旨在要求穆斯林時刻對前途充滿自信。與此同時,作2穆斯林也不能因2擁有正信而高枕無憂,或者坦然于真主的懲罰、各種律例,甚至不屑於伊斯蘭教法令,否則變2悖逆,正如《古蘭經》雲:“難道他們不怕真主的計謀嗎?只有虧折的民F才不怕真主的計謀。”(7:99)”穆斯林相信,構成人生的一切都是真主設定的考驗,其中的順利與坎坷都屬真主的定度。因此,作2穆斯林決不能因順利而忘乎所以,也不能因暫時的不幸而自暴自棄,應正確地對待人生成敗。那末,任何怨天憂人或灰心喪氣的人生思想都不符合穆斯林的信仰狀態,同時也被視2消極怠世、推卸責任的不健康人生觀。顯然,伊斯蘭教反對一味希望或一味懼怕,正如《古蘭經》雲:“當我施恩於人的時候,他掉頭不顧;當他遭遇禍患的時候,他變成絕望的。”(17:83)。針對人類的這一通病,伊斯蘭教將既有希望又有懼怕心理定2穆斯林信仰條件,並成2伊斯蘭教的信仰律例,要求穆斯林謹遵不悖。穆斯林既希望又懼怕的信仰意識,屬於人生處世態度,也是穆斯林必須具備的心理狀態,是伊斯蘭教對每個穆斯林基本素質的要求。根據這一信仰意識,穆斯林必須經常對真主予以良好的想象,要虔信真主的仁慈性,期望真主的仁愛、寬容,寄希望于真主的賞賜、恩澤,具有了這樣的心理素質,是穆斯林信仰歷程中的主要軌道,其全部美德幾乎體現於這一軌道上。在穆斯林希望意識中起決定因素的是忍耐精神。穆斯林的忍耐精神表現在對人生旅途中的任何不幸、坎坷、挫折、磨難的承受力中。根據這一信條,穆斯林應學會怎樣去承受一切意識的困難、打擊,從而對自己的前途更充滿信心與希望。“穆斯林既希望又懼怕”的意識,不僅符合其教義思想、伊斯蘭教理,而且具有深刻的道德思想建設的價值,因而,這一心理的形成過程堪2伊斯蘭教道德思想的建設過程。“既希望又懼怕”的教義思想旨在要求每位穆斯林具有一種完善的人生方法。要求穆斯林時刻希望得到真主精神方面的援助、不悲觀失望,對未來充滿信心,時刻擔心因自己言行的差錯而導致真主的憤怒,甚至遺棄,從而處於孤立無援的思想境地,或者擔心因世俗的誘惑而失去正信,要求穆斯林具有憂患意識。通過該教義主張,可以使穆斯林避免走思想極端,使信士時刻警惕高傲自大、盲目蠻幹,或者妄自菲薄、謹小慎微的兩種人生傾向,時刻提醒人們認識自己在世界、社會中的位置與角色,不斷認識自我、把握自我,使人們永遠堅守謙虛謹慎的處世原則。

  (二)使穆斯林既然希望又懼怕的伊斯蘭教義思想,並非要將穆斯林拘泥于無所適從的矛盾心理中,而是一種可貴的辯證統一法則,具有深刻的道德思想內涵。對於一個民族、一個社會而言,道德淪喪世風日下是比任何自然災害更可怕的事情。古人雲:“哀莫大於心死”,伊斯蘭教道德建設就是以喚醒“希望”2內涵的。伊斯蘭教義思想認2,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社會,最值得珍視、最不能放棄的就是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希望是什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頂:98 踩:123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03 (54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09 (534次打分)
【已經有1070人表態】
273票
感動
253票
路過
292票
高興
252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