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人生與社會 >> 社會經緯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論伊斯蘭的反恐怖主義精神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伊斯蘭之光    作者:伊斯蘭之光
熱度2386票  瀏覽154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8年7月13日 13:36

 當前有些文章,總是試圖把伊斯蘭教和恐怖主義聯繫在一起。伊斯蘭教被誤解2支援、甚至是要求穆斯林用殘暴的行2來對付那些反對他們的人。這種錯誤的概念充斥著媒體,它常常2政府對穆斯林地區,比如中東的態度上火上澆油。然而那些試圖把伊斯蘭和恐怖主義混2一談的人卻沒有認識到伊斯蘭的立法和道德傳統,以及全世界的十億穆斯林都在譴責恐怖主義,甚至把對弱小無助者的恐怖行徑定2犯罪。伊斯蘭基本的宗教戒律要求穆斯林在各自的行2方式中仁慈寬厚。這種道德要求在《古蘭經》中多次提到,並在伊斯蘭教法對穆斯林在戰爭中行2的限制中也可見一斑。幾個世紀以來對《古蘭經》的有關立法經文的注解中一直強調,伊斯蘭道德要求穆斯林在進攻中克制自己的行2。這種道德要求通過立法論證而變得切實可行,比如在戰爭中保護某些類型的人,禁止使用某些戰爭手段,2外國人開闢安全通道等。

  即便粗略地讀一下《古蘭經》也會使疑慮最深的讀者感覺到伊斯蘭教的真主是一位仁慈的主宰。整部《古蘭經》都展現了真主的仁慈、慈憫和寬恕。《古蘭經》的每一章都是以同一個句子開頭:"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其中第一章講到:"一切讚頌全歸真主,全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古蘭經》中還講到:"你的主是至赦的,至慈的"。還有其他許多地方都提到伊斯蘭教的真主是一個仁慈的、賜予人類幸福的主宰。

  真主仁慈的德行是《古蘭經》要求穆斯林同樣具有仁慈之心的道德基礎。換言之,仁慈應是每個穆斯林必須遵循的道德規範。這些道德規範的內容在《古蘭經》語言中不完全明瞭,這就需要我們查閱穆斯林經注家對《古蘭經》立法和道德內容方面的解釋。實施仁慈的誡命在要求穆斯林反擊敵人的經文中最2明顯。這樣的經文很多,但本文要引證的不過是很少一部分。然而這些被引證的經文就說明了穆斯林法學家力圖建立一個法制的政權來規範和限制穆斯林在戰爭中的行2,強調對敵人要實行人道,對違反了它的誡命的穆斯林進行懲罰。

  這裏要討論的第一段經文明確規定要實施仁慈的誡命,它要求穆斯林在作戰時克制自己的行2。《古蘭經》中說:"你們當2主道而抵抗進攻你們的人,你們不要過分,因2真主必定不喜愛過分者。"(2:190)不要逾越真主訂立的界限的觀念使穆斯林在戰場上克制自己成了義務。但這句話並沒有告訴我們何2真主的界限。要弄明白它的意思,我們就必須看一下穆斯林自己是怎樣理解和闡釋這段經文的。立法學家泰伯裏認2逾越真主的界限就是進攻和虜殺那些對穆斯林沒有構成軍事威脅的人。他通過羅列應受保護人員的種類而發揮了這一觀念。例如,他認2,2避免這段經文所說的過分行2就不應該殺害婦女和兒童。儘管他特別指出兒童和婦女是並不完全的,但他進一步指出穆斯林不得進攻沒有參與戰爭的人。兒童和婦女當然是最明顯的例證,因2在他的那個年代這些人是不參加戰鬥的。

  兩個世紀以後,《古蘭經》注釋家宰邁赫舍裏承襲了泰伯裏的基本觀點。他更明確地指出這些應受保護的人是指包括婦女、老人、兒童,以及那些與穆斯林和睦相處的人,原因是這些人不參加戰鬥,他們對穆斯林軍隊不構成軍事威脅。

  馬力克學派的法學家伊本·阿拉比也贊同這個觀點。他認2一個人不應該攻擊那些不參加戰鬥或不構成軍事威脅的人。他提到第一任哈裏發艾卜·伯克爾曾派遣一名指揮官前往M利亞作戰,並命令他只對形成威脅的敵人發動進攻。不會構成軍事威脅的人被分2六類:婦女、兒童、僧侶、殘疾人、老人和受壓迫者。這六個類型的人按常理不會構成軍事威脅,所以他們不應該被殺害。如果這些人中的某些個人確實構成了威脅,譬如參與對抗,那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頂:109 踩:116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28 (59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04 (561次打分)
【已經有1010人表態】
257票
感動
239票
路過
265票
高興
249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