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訓導的成果與失利的教訓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本站原創    作者:阿里·蒋静博士译
熱度6165票  瀏覽853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8年7月17日 14:43

四﹑伍侯德戰役的簡述

 


       談完了先知穆罕默德個人生活和他的心靈提升﹐再回到他所承擔的重大事業﹐兩個方面同時在成長中。  麥迪那穆斯林社會的成功﹐與麥加方面的敵視﹐程度上成正比。  伊斯蘭事業面臨的最大敵人是麥加的古萊氏貴族﹐他們要對前次戰場失利報仇雪恨﹐更要徹底剷除對他們權勢的長期威脅﹐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先知穆罕默德收到他叔父阿巴斯從麥加城內傳遞出來的密信﹐告知城內正在磨刀霍霍準備向麥迪那撲來。 麥加貴族籌備了三千兵馬﹐兵精糧足﹐旌旗遮天﹐即將向麥迪那方向發兵。  先知穆罕默德計算時間﹐可能一個星期之後敵人大軍將兵臨城下﹐必須做好迎敵的準備和禦敵策略。   第一步﹐他召集了一次秘密會議﹐建立一個共同策劃的機構“舒拉”(協商)﹐以便諮詢﹐集思廣益﹐共謀良策。  在舒拉會議上﹐出現了兩種意見﹕堅守城池﹐以逸待勞﹐與敵打正面開戰﹔或者選派精兵出城在要隘之處設下伏兵攻其不備。 


       贊成先堅守再出城應戰者占多數﹐其中有一個大家都不喜歡的偽信者伊本‧烏拜易﹐先知穆罕默德也同意了這個作戰方案。 在大會辯論中﹐有許多年青穆斯林﹐堅持不同意見﹐他們沒有參加過白德爾戰役﹐希望打一場類似的戰爭﹐在這次自衛戰中殺敵立功。  會議上的最後決定是正面出城迎敵﹐在城外空曠戰場一決雌雄。  散會後﹐各自回家做準備﹐因為大敵當前﹐迫在眉睫﹐必須立即行動起來。  先知穆罕默德正在家中試穿戎裝戰袍和整理馬具﹐進來了一夥年青的弟子﹐他們一致要求再次考慮他們的建議﹐他們說這是他本人最初同意的戰法﹐但是先知穆罕默德告訴他們﹐後來的改變是因為尊重大多數人的意見。  大會已成決議﹐不可能臨時修改。


       麥迪那城內集合了一千來人的戰鬥隊伍﹐出城朝北向大約八公里的伍侯德山區奔去﹐已知來犯者大約三千精銳騎兵。  這時﹐冒出了一個伊本‧烏拜易﹐擋住了大軍前進的道路﹐他爭辯說先知穆罕默德不尊重他的提議﹐應當堅守城池﹐等候敵軍到來再出戰。 伊本‧烏拜易批評先知穆罕默德輕信沒有作戰經驗年青人的想法﹐主帥自己沒有主見。  他宣佈不服從指揮﹐率領三百人馬獨自戰鬥去了。   他是一個不可靠的人﹐眾人皆知﹐而今天在此關鍵時刻﹐與主帥對抗﹐從一千人的抵抗隊伍中拉走了三百戰鬥人員﹐對全軍的士氣和兵力都形成了重大的傷害。 這是他徹底暴露叛徒嘴臉之前的陰謀詭計﹐對麥迪那的保衛戰從一開始施出釜底抽薪一招﹐有意毀壞穆斯林迎敵的戰鬥力。


       先知穆罕默德整頓好隊伍之後﹐在正式進軍前做最後檢閱﹐發現在隊伍中有六名個頭不高的孩子﹐查看之後﹐勒令只許可其中兩個大孩子跟隨隊伍前進﹐四個不滿十五歲的孩子必須回家。 這是在緊急用兵之際﹐但先知穆罕默德堅持原則﹐決不許可使用娃娃兵打仗或者讓他們參加可能犧牲的戰爭輔助工作。 保護婦女和兒童﹐是穆斯林戰場的武德原則﹐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許可違反﹐這個原則也是以後穆斯林戰場的基本紀律。  他所批准同行的兩個大男孩﹐在這次戰役中顯示了英勇豪傑的氣概﹐立下了輝煌的戰功。


       穆斯林出城的大軍沒有走平坦的大路前進﹐為了避免敵人偵探而是迂回在不引人注意的小道上潛入伍侯德山區。  為穆斯林大軍引路的嚮導是一名非穆斯林﹐他是忠實可靠的人﹐受到先知穆罕默德的信任和重用﹐他根據戰略的要求﹐帶領著大隊人馬繞行秘密小道進入山區。  當七百人的隊伍到達烏侯德戰場之後﹐聽從指揮分散開進入各自的指定陣地。 先知穆罕默德號召全體將士﹐必須堅守崗位﹐只有服從指揮﹐用心戰鬥﹐才能以少勝多制服強敵。 他把弓箭手安排在群山的隘口﹐而把騎兵和勇將們部署在開闊的戰場陣地。  他向那些弓箭手解釋說﹐不論前方戰場出現勝負﹐都不許可走出山口陣地一步﹐因為他們的使命是堵住進入後方的狹隘大門﹐保護後方安全。   古萊氏部落的作戰一向有包抄後路的習慣﹐他們看到此處有山口﹐必定強攻﹐從山路進入後方﹐便於前後夾攻。  如果守住了隘口大門﹐在平地上展開攻勢的穆斯林大軍﹐不論戰況如何﹐都有退守的餘地﹐進入安全區﹐保住實力﹐以便伺機還擊。  這是一個完美的戰略﹐可保萬無一失。


       在空曠的戰場上﹐雙方短兵相接,穆斯林一方主動出擊﹐迅速奪取了優勢。 遠道而來的麥加軍﹐在沒有站穩腳跟之前﹐雖然人數眾多﹐但人人感到疲勞和饑渴﹐勉強應戰﹐但前隊遭到強硬防禦而回轉向後撤退﹐亂成一片﹐死傷慘重。  麥迪那這一邊﹐全體將士不分彼此﹐忘記了誰是穆哈吉勒(遷士)﹐誰是安薩爾(輔士)﹐同仇敵愾﹐共同向敵奮命撕殺。  穆斯林陣地沖出兩名女子﹐驍勇難擋﹐其中一個是烏姆‧蘇萊姆,另一名是本地女子努賽芭‧卡伯﹐表現異常勇敢。  她原被分配的使命是為前方將士救助傷員和供應飲水﹐但她在危機時刻操起了一把寶劍向敵人陣地沖將過去。(伊本‧哈希姆《先知傳》﹐4﹕30)    先知穆罕默德﹐在他的作戰原則中﹐不安排女子到第一線衝鋒陷陣﹐只要求她們做些後勤輔助工作或救助傷員。  今天看到努賽芭闖入敵陣勇猛撕殺﹐他為這位奮不顧身的女子做祈禱﹐祈求真主保護她的生命﹐祝願她獲勝。


       穆斯林將士們在向敵陣衝突中也有許多傷亡和器具損失﹐但整個戰局對穆斯林一方有利﹐鬥志昂揚﹐氣勢壓倒了對方。  穆斯林隊伍中失去了一名戰將哈姆紮﹐他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叔父﹐因為在白德爾一戰中他殺死過幾個敵人首領﹐因此是這次開戰後敵人復仇的重點目標。  阿布‧蘇富揚的妻子幸德﹐特別雇傭了一名阿比西尼亞投槍手瓦赫西﹐尋找她的目標。  哈姆紮在亂軍中被投標射中﹐翻身落馬而死。  事後﹐幸德在死人堆中找到了哈姆紮的屍體﹐手執利刃剖開他的胸膛﹐挖出他的心臟吃了下去。  這是她曾經發過的惡誓﹐決心飲她仇敵的鮮血﹐為那些戰死的親友們報仇。  幸德滿嘴鮮血淋淋﹐又用刀割下了哈姆紮的耳朵和鼻子﹐掛在她胸前﹐顯示她復仇的滿足。  (另有一種說法是﹐幸德從瓦赫西手中接過哈姆紮的肝臟吃下﹐然後去屍體堆中找到了他﹐割下他的耳朵和鼻子。)


       在正面戰場上﹐穆斯林將士步步獲勝﹐向敵人陣地推進﹐形勢逐漸明朗﹐此戰可穩操勝券。   古萊氏貴族率領的隊伍在敗退的過程中﹐留下遍地屍體、馬匹和輜重軍用物資﹐活著的人只顧逃命。  守在山隘要津的穆斯林弓箭手﹐沒有直接參加戰場撕殺﹐但居高臨下看到戰局迅速變化﹐敵人潰敗逃散﹐丟棄了大量珍貴的物質﹐馬匹﹑盔甲﹑糧食和用具佈滿戰地。   他們只須走出陣地﹐在不遠的地方﹐就可以獲取這些值錢的東西﹐因此許多人按捺不住內心裏的私欲衝動。  守在弓箭陣地防線之內的軍人們﹐忘記了佈陣時先知穆罕默德對他們的囑咐﹐也無視弓箭軍首領阿布杜拉‧朱拜爾對他們的呵斥和阻止﹐大多數人都沖出了陣地防線﹐向滿地的值錢的東西奔去。  他們看到敵人潰退﹐穆斯林主力部隊大勝在望﹐因為他們靜守陣地沒有戰功﹐擔心在論功行賞時﹐輪不到一點戰利品﹐不如先下手為強﹐開始了掠奪。   陣地內只剩下幾個弓箭手﹐堅定不移地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不為眼前利益所動。


       敵人隊伍中有一員戰將哈利德‧瓦裏德﹐熟知兵法﹐他統帥了三支作戰分隊﹐看到穆斯林山地隘口的守軍亂成一團﹐大多數人跳出防線向滿地散落的棄物奔去。  這是他難得的戰機﹐立即當機立斷﹐收集逃兵﹐集合起來朝山口方向沖去。  敵軍一湧而上沖進入隘口﹐幾乎沒有任何阻擋﹐穿過山間小路繞到了穆斯林大軍的後方﹐向在歇息中的穆斯林後營部隊發動了冷不防的猛烈襲擊。  頓時﹐穆斯林營內大亂﹐戰鬥的佇列全面失控﹐全無指揮﹐各自為戰﹐許多人中劍落馬﹐許多人落荒而逃。


       身先士卒的全軍統帥先知穆罕默德與敵兵正面撕殺﹐落在馬下﹐臉部受到一次打擊﹐落下一顆門牙﹐頭盔上的金屬環在臉頰上劃破了皮肉﹐滿臉流著鮮血。  敵人士兵傳出謠言﹐說他看到了先知穆罕默德已戰死。 謠言在混亂的戰地流傳﹐敵人更加兇猛﹐而穆斯林士卒半信半疑開始動搖。  即時﹐身後出現一名穆斯林勇士﹐把先知穆罕默德扶上了戰馬﹐拍馬疾行躲避了火熱的撕殺之地。  穆斯林在混亂中擇路而逃﹐沖出突圍﹐迅速在寨邊結聚﹐形成新的戰鬥陣容﹐向敵人反撲過去﹐合力拼殺﹐制服了奇襲的這小股敵軍。  刀槍停止了交鋒的叮噹聲﹐剎那間一片死寂﹐無聲無息﹐手持武器的穆斯林將士們都就地站立﹐屍橫滿地﹐血流成河。  在清掃戰場時﹐發現二十具敵人屍體﹐而穆斯林鬥士死亡七十人﹐相比之下穆斯林一方損失慘重。


       這場戰役﹐給穆斯林陣地一次沉重的教訓﹐在全面嚴密部署的戰局中﹐守山隘的弓箭手拒不從命﹐擅自離開固守的陣地﹐出現破口﹐給敵人以可乘之機。  那些擅離職守的弓箭手是看到眼前散落的敵人戰馬和財物﹐膨脹的私欲違背將令﹐破壞了整個戰局﹐招致無法彌補的重大損失。   自古以來的阿拉伯戰爭﹐都是為了掠奪而殺人﹐以奪取的財物多寡論戰功﹔伊斯蘭開闢的新時代﹐對過去舊傳統意識的改變﹐還須經歷幾個反復。 這些士卒在垂手可得的財物面前貪心的私欲發作﹐忘記了嚴格的軍令和先知穆罕默德的聖教。


       領導這次隨機應變發動抄路襲擊穆斯林背後的敵軍將領哈利德‧瓦裏德同穆斯林交鋒之後感受到穆斯林一方的英勇和義氣。  他曾身經百戰﹐第一次看到如此精神煥發的勇猛鬥士﹐不計個人得失﹐這些跟隨真主使者為主道而戰的阿拉伯人使他大開眼界﹐前所未聞。  過後不久﹐他主動向穆斯林投誠﹐屢建奇功﹐成為穆斯林隊伍中戰功顯赫的著名英雄。   伊斯蘭的出現﹐對所有的人都是嚴峻考驗﹐有些人生活在穆斯林社會中﹐天天都有機會學習天道與聖教﹐但個人心中埋藏的私欲阻礙著這些人成為道德高尚的人﹐而像哈利德這樣的人﹐屬於另一種類型﹐在看到光明啟示之後﹐心靈中的良知發生頓悟﹐選擇正道為人生奮鬥目標。   一千四百年後的今天﹐伊斯蘭仍舊是判斷兩種人的真理準繩。  人都是在時刻的變化之中﹐在臨終之前﹐對每個人都不應當做“最後的定論”﹔每個人都有希望走向正道。


       麥加古萊氏貴族蓄謀已久向麥迪那發動的這場大血戰就這樣結束了﹐歷史上定為“伍侯德戰役”﹐因戰場的地名而得名。  麥加方面派人來從戰場上搬走了他們軍人的屍體和他們允許取走的用品﹐全部殘兵敗將退回麥加去。 敵人的統帥阿布‧蘇富揚從歐麥爾那裏得到證實﹐先知穆罕默德死亡的消息純屬造謠﹐他仍舊健康地活著﹐掌管著穆斯林社會。  穆斯林在清掃戰場時﹐埋葬了所有烈士﹐看到許多戰士屍體遭到殘害﹐慘狀不堪目睹。  先知穆罕默德看到了哈姆紮被敵人撕裂的屍體﹐怒不可遏﹐義憤填膺﹐發誓要在下次對抗中粉碎他們三十具屍體作為報復。  正當在他心情最煩惱的時刻﹐先知穆罕默德得到了真主的啟示﹐告誡他不可對敵人過份地報復。 《古蘭經》說﹕“如果你們要報復﹐就應當依照你們所受的傷害而報復。  如果你們容忍﹐那對於容忍者是更好的。  你應當容忍 ---- 你的容忍只賴真主的佑助 ---- 你不要為他們而悲傷﹐不要為他們的計謀而煩惱。  真主確是同敬畏者和行善者在一起的。”(16﹕126-128)    真主告誡的“容忍”﹐是在啟迪他的使者對死亡者﹐不論其信仰和生前作為﹐都應當給予尊重﹐這是伊斯蘭人權的延續﹐也是對真主對所有生命造化的尊重﹐包括動物﹐保持它們生命的尊嚴。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頂:257 踩:319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39 (1430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15 (1390次打分)
【已經有2769人表態】
787票
感動
649票
路過
633票
高興
700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