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伊斯蘭歷史 >> 人物春秋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古代中亞傳奇人物阿凡提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網絡翻譯    作者:阿里譯
熱度3437票  瀏覽397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8年7月22日 22:31

  “阿凡提”是突厥語的名稱﹐意思是“先生”﹐但是他的神奇傳說超出了他的老家突厥語的中亞地帶﹐從摩洛哥到中東所有的伊斯蘭國家都知道這個傳奇人物﹐他的名字是毛拉'納斯魯丁(Mulla Nasruddin)﹐或者簡稱納斯魯丁。 據考證﹐歷史上確有其人﹐在土耳其的阿克斯希爾城(Aksehir)有他的陵墓﹐在烏茲別克斯坦的布哈拉市內廣場有他倒騎毛驢的彫塑。 他在大多數伊斯蘭國家都在民間留下了大智若愚才華超人的形像﹐他的事跡都是傳說故事﹐表現了深刻的寓意﹑善良和哲理。 在中亞﹐某些蘇菲教團﹐用他的故事為典型事例宣傳伊斯蘭教義。

  根據各種文字記載﹐阿凡提原是一位哲學家﹐祖籍土耳其﹐才智過人﹐思維敏捷﹐說話幽默﹐ 在橫跨亞歐非遼闊的奧斯曼帝國各地雲游旅行。 有人在巴庫和大不里士發現了以他署名撰寫的世界各國遊記。 他的故事發源於突厥語的各民族中﹐如土耳其和烏茲別克斯坦﹐在過去的幾個世紀﹐從中亞傳遍世界各地﹐如中東﹑北非﹑波斯語區域﹑中國的新疆和歐洲巴爾幹國家。 他的故事所描繪的社會狀況集中在過去七百年以來的時代﹐各國人民把許多有趣的故事和有教育意義的哲理寓言﹐都記錄在他的名下﹐廣為流傳﹐家喻戶曉。 所以﹐各國人民根據自己的喜歡﹐對他的稱呼不同﹐阿拉伯人稱他是“久哈”或“納瑟”﹐波斯人稱他是“達爾維斯”﹐土耳其人稱他是“納斯魯丁'霍加”﹐希臘人稱他是“科賈'納斯魯丁”﹐阿賽拜疆﹑阿富汗和伊朗人稱他是“毛拉'納斯魯丁”﹐毛拉的意思是“阿訇”或伊斯蘭教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經在1996年紀念過他﹐把那一年定為“納斯魯丁'霍加年”﹐表示對伊斯蘭文化名人的重視。

  因為關於納斯魯丁的故事﹑傳說﹑笑話﹑寓言﹑趣聞軼事﹐來自四面八方﹐神奇的傳說多於真實的事跡﹐所以對這位歷史人物的真實生平已無從考證。 對納斯魯丁趣事最早的文字記錄出現在十五世紀﹐例如艾布爾-卡利在1480年寫的一本民間故事集﹐就開始描述一位幽默的遊坊學者。 後來﹐另一位作者拉米'薩拉比在1531年之前發表了一個故事集《萊塔伊夫》(Letaif)﹐根據該作者的記載﹐納斯魯丁出生在土耳其西北部阿克斯希爾城﹐是一位雲遊四方的有趣學者﹐是賽義德'海拉尼學派的門生。

  在許多歷史學家的著作中都出現了納斯魯丁的生平記錄﹐但很不一致﹐歐洲的學者們認定拉米'薩拉比的記載比較可靠﹐因為他訪問過納斯魯丁在阿克斯希爾的陵墓﹐並且證明說﹐他是蒙古王帖木兒(1336-1405)的同時代人。 十九世紀有一位作者﹐他是安卡拉以南錫維里希薩爾(Sivrihisar)的穆夫提﹐哈賽因'艾芬迪伊瑪目﹐在他的記錄中﹐納斯魯丁其人1208年生於那個城市﹐卒於1284年﹐安葬在阿克斯希爾城﹐把他的生平提前了一百多年。

  根據艾芬迪伊瑪目的記載﹐納斯魯丁曾經在錫維里希薩爾和科尼亞兩個城市受過教育﹐專攻伊斯蘭法律學。 他在學業有成之後來到科尼亞﹐向當時大學者毛拉維'魯米拜師﹐學習伊斯蘭蘇菲主義學說。 他終生都是賽義德'海拉尼的大弟子﹐所以在阿克斯希爾定居下來﹐結婚成家﹐成為當地的伊瑪目﹐後來擔任本地法官﹐因此﹐他的主要故事﹑傳說和趣聞軼事都以阿克斯希爾為背景。

  他另一個版本的傳記﹐說他是十四與十五世紀之交年代人﹐出生在錫維里希薩爾的市郊霍圖村﹐那裡是土耳其文化高度發達的安納托利亞地區﹐歷史上出現過許多著名學者。 納斯魯丁在那裡出生和受教育﹐他享有得天獨厚的文化環境﹐投靠在最有學問的師傅門下﹐學富五車﹐在週圍地區訪學﹑遊學和講學﹐受人尊敬。 他埋葬在阿克斯希爾城﹐在土耳其著名學術基地科尼亞附近。 他的陵墓前有一扇大鐵門﹐門上有重鎖﹐鐵門永久關閉﹐但是任何謁墓者不用擔懮﹐因為他的陵園週圍沒有牆。

  講故事﹐是當時土耳其時代的文化傳統﹐因此圍繞納斯魯丁的各種故事傳說﹐從土耳其本土﹐迅速擴散到奧斯曼帝國的所有領地﹐從阿拉伯地區﹐一直傳送到北非國家﹐納斯魯丁成為帝國領土上各地共同深入人心的文學角色。 他的故事越傳越多﹐越講越神奇﹐數以千計﹐當時就出現了帝國領土之內各種語言的版本﹐如突厥文﹑阿拉伯文﹑波斯文﹑阿爾巴尼亞文。 各種版本的故事﹐未必完全相同﹐因為那些故事都變成了地方化的風俗和習慣﹐表達了當地人喜聞樂見的文學形式。 在當年的帝國各地可以聽到當地人圍繞著說書人用本地語言講述他們的“阿凡提故事”﹐如敘利亞﹑約旦﹑埃及﹑摩洛哥﹑阿爾巴尼亞﹑阿賽拜疆﹑波斯尼亞﹑孟加拉﹑印度﹑普什圖﹑波斯﹑烏爾都﹑維吾爾﹐一直遠到中國的大西北。

  從內容上說﹐主題思想是勸善戒惡﹐每個故事都有深刻的涵義和教育意義﹐例如諷刺挖苦那些道德敗壞和自私自利的人﹐愛憎分明﹐疾惡如仇﹐表達了普通民眾的賞善罰惡願望。 雖然各國有有書面的版故事集﹐識字的人可以閱讀﹐但納斯魯丁的故事基本屬於口頭文學性質﹐所以各國都用口語化語言特色記錄了故事情節。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故事不斷加入﹐而且在穆斯林世界文化交流中﹐各國故事都越過國界﹐被其他民族所吸收﹐因此任何一個地方的“阿凡提”都有外地內容的融入﹐成為伊斯蘭的世界文學。 不論是納斯魯丁或者阿凡提﹐或者其他名稱﹐人們紀念這位歷史名人﹐把數以千計的故事歸功於他的名下﹐但是實質上是數以億計的世界穆斯林民間創作﹐集中了全世界穆斯林的集體智慧。 以下僅舉一例﹐說明納斯魯丁故事的幽默﹑含蓄和富有哲理。

人人都不滿意

  有一天﹐納斯魯丁同他的兒子一起旅行﹐到一個小鎮去。 他的兒子騎在小驢上﹐而他在一旁步行。 迎面來了兩個婦女﹐父子二人聽到她們議論說﹕“啊﹗ 現在世道是變了﹐慣孩子沒個樣。 你看﹐孩子騎驢﹐老人地上走。 真是不可思議。”

  孩子在驢背上坐不住了﹐他說﹕“老爸﹐你非要我騎驢﹐是嗎﹖ 你不要固執了﹐我們倆換一下吧﹗ 你來騎驢﹐我行走。” 納斯魯丁同意了﹐他騎上了小驢﹐兒子在地上步行。 走著走著﹐前面來了兩個瘸腳的老頭﹐他們齊聲喊﹕“嗨﹗ 騎驢的老頭。 你已經老得骨頭都乾了﹐一只腳都踩進了墳墓。 這個小伙子還很年輕﹐不要讓他老得太快﹐累壞了孩子的身子。 你快下來吧﹐讓孩子騎上小驢。”

  於是﹐納斯魯丁就把他的兒子拉上了驢背﹐兩個人同騎一頭驢﹐烈日當頭﹐人畜汗流浹背。 他們路過一個工地﹐有一夥人在做工。 其中一人叫大家注意﹐“看﹗ 那頭驢真可憐﹐馱著兩個人走。 太過份了﹐那頭驢快要壓死了。 看吶﹐那個人就是納斯魯丁﹗”

  納斯魯丁聽到這些議論﹐就從驢背上跳下了地面上﹐父子二人趕著驢在前面走﹐他們跟在後面步行。 第二天一大早﹐他們繼續趕路﹐路邊有兩個行人。 聽到他們互相說﹕“真主啊﹗ 真主啊﹗ 你就可憐可憐這兩個大傻瓜吧﹗ 讓一頭驢在前面走著﹐輕鬆愉快﹐而他們倆流著大汗﹐滿臉是灰土﹐累得氣喘吁吁。 天下竟然有這樣愚蠢的人﹗”

  納斯魯丁回頭對他的兒子說﹕“真主啊﹗ 真是眾口難調啊﹗ 人人都難逃遭到議論。 不論幹什麼﹐總是有人對你不滿意。 我們就認真工作﹐一心為取悅於真主吧﹗”

  (阿里編譯自Mulla Nasruddin Khodja﹐A Major Character of Muslim Satiric Literature by Muslimheritage com﹔www.islamicity.com/﹐伊光編譯)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頂:131 踩:173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33 (846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4 (736次打分)
【已經有1551人表態】
438票
感動
365票
路過
357票
高興
391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