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伊斯蘭歷史 >> 伊斯蘭在中國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正道滄桑:阿聯酋韓文成阿訇為黃萬鈞阿訇歸真而作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作者賜稿    作者:一卅柯·韓文成
熱度11117票  瀏覽2351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3年5月09日 12:27

失而復得的語言

我接上一周的話茬說,自五十年代閉關鎖國,到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封閉使得中國穆斯林與外界完全脫節,阿訇們除了會講經之外,已沒有人能夠用現代阿語與外界溝通。由於意識形態的原因,國家高等學府的阿拉伯語專業,從教師到學生幾乎完全被非穆斯林把持。雖說該語種的奠基者是中國穆斯林學者,他們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由穆斯林民間培訓並資助出國留學深造,學成歸國後在各大高校執教。可是經過三十年的同化教育和有意識地去除阿語的宗教痕跡,以致到了八十年代,留在大學裡任教的穆斯林教師們,也被同化得只會說阿語而不會講伊斯蘭經典了,而且除了已故的馬堅先生(主降慈憫)之外,其他有較強宗教意識的穆斯林教師在單位上基本都靠邊站了,阿拉伯語完全被非穆斯林壟斷,而穆斯林卻成了啞巴聾子。這就是那時候的實際情況。

我當時去北京的原因,一是因為青海政府不讓辦阿語學校而賭氣離開西寧;二是抱著一個很單純的想法,那就是想在北大東語系阿語權威劉麟瑞教授的指導下,把所有經堂教育講的經典用現代漢語精確地翻譯過來。當我背著很沉的四大捆經書,來到海澱區中關園劉麟瑞教授家時,老先生(主降慈憫)著實嚇了一跳。由於當時北大的阿拉伯語不對外開放,他趕緊叫來弟子馬忠厚——北京外國語學院的阿語教授,先將我安排到北外學習。當時由於中建公司等單位急需阿語翻譯,北外特為他們開設了一個三年制的培訓班,學員基本上是各大單位準備外派工作的非穆斯林。在劉麟瑞教授的推薦下,馬忠厚教授將我插到這個班裡進修。

在上學期間,外聘來的埃及專家看到我禮拜和封齋,很是驚訝和欣賞,因為他們來中國後所接觸的學生基本上都是非穆斯林,即使有幾個回民學生,也很少有禮拜和封齋的。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後,他們鼓勵我去埃及留學,其中一位專家甚至給我帶來了一張開羅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1985年暑期畢業後,我打算去埃及留學。當我拿著錄取通知書,為準備申領護照而回到西寧,看到我曾教過的那些學生都來迎接我時,他們翹首以盼的神情,殷殷期待的目光,以及一再追問何時還能再教他們的情景,深深打動了我的心。聯想到前輩穆斯林學者辛勤傳承的阿語專業被非穆斯林壟斷,而穆斯林子弟卻沒有走出國門學習深造的機會。此情彼境,使我覺得自己有責任為他們盡一份力,我當即打消了個人出國留學的念頭,決心讓更多的穆斯林兄弟也有機會走出國門!

在與家人和親朋好友商量,並征得他們經費上的支持後,我決定帶著這些學生去北京開辦阿語學習班。一個月後,我帶著第一批學生來到了北京,把他們安頓在了海澱清真寺的招待所裡,接著聘請馬忠厚教授和其他教師給學生們上課。此事得到了海澱清真寺的老魏阿訇和鄉老們的熱心支持,還得到了劉麟瑞、林興華、馬金鵬等教授的熱情鼓勵。願主慈憫他們!

可是不到一個月,清真寺就受不了來自宗教局和民委的壓力,便要求我們換地方。我只好去北外旁邊的魏公村小學租了教室,就近利用北外、北大、經貿學院的師資力量,聘請他們來給學生上課。後來幾批學生的到來,使得生源變得來自五湖四海。由於學費和住宿全免,也有非穆斯林學生報名來學,其中有的因受感動而成了穆斯林。

隨著學員的增多,我們開設了除阿語之外的漢語、歷史和英語等課程。為了讓學生課堂之外的業餘生活豐富一些,我甚至把馬忠厚教授從國外帶來的最新三洋牌大收錄機和索尼牌大彩電高薪轉讓了過來,這對於我們的那些“土包子”學生而言,那可是新鮮的洋玩意兒,學生們每天下課後哪裡也不去,只會規規矩矩地看電視長知識。那時候的大彩電非常吸引人,當時就連北京的高校裡也沒有幾台能供給學生天天看。

中國伊斯蘭當代教育史上,不應該忘記馬忠厚教授這個人,因為他在給中國穆斯林青年普及阿拉伯語方面,起到了當時的穆斯林教師們無法替代的作用。可能有人會說他是為了賺錢才那麼做的,不過別忘了那個時代和現在不一樣,當時北京有那麼多回民知識份子,每當談及穆斯林教育狀況時,不是忿忿不平就是唉聲歎氣,可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有這位先生,把原屬於穆斯林掌握的阿拉伯語,通過普及外語的形式歸還給了穆斯林青年一代。正如北外的林興華先生所說,我們都沒有他的能量大,我們辦不了的事他能辦。事實也是如此,八十年代北外的阿語系,主要也是靠這位能人在全國打響了名氣。人無完人,他有缺點,但若沒有他一開始的鼎力幫助,我是辦不起這個學校的。儘管後來他與學生們有過不愉快之事,但是每當想起以前北京的那些先生對穆斯林子弟的幫助時,我最感激的還是他。他後來也歸信了伊斯蘭,至少念過作證言。願主慈憫他!

80年代應該算是個大時代,隨著資訊的發達,人們渴望與世界接軌。學習班的學員越來越多,學生們的求知欲異常強烈。然而陰影一直伴隨著我們。雖說我與魏公村小學簽訂了三年的租賃合同,可是那位校長因頂不住來自海澱區民委和教育局的壓力,只讓我們待了一年就要求離開。不得以,我又在海澱區到處找校址,最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萬秀英老師這位正直而熱心的人的幫助下,我們搬到了學院路上的五道口東升小學,而各大學和中學都不願讓我們的學生住到裡面。在東升小學我們租了一排獨立的教室,開始正規辦學。另外,我還在附近的四道口小學租了教室,也辦起了女生班。

這一時期,掀起了一陣全國各地的穆斯林青年前來北京學阿語的熱潮。由於當時大學的門檻太高,無法滿足許多社會青年求學的強烈願望,當他們聽說首都北京有免費開辦的阿語學校時全都蜂擁而至,各地凡是想出國的滿拉和學子都跑到北京來學阿語,這弄得我真有點招架不住了。我當時的辦學經費,主要是靠家人的定額支持和入股親朋好友的生意提成,接待能力畢竟有限,不可能來多少收多少學生。還好,此時北京的各大高校看到了阿拉伯語的商機,他們順應潮流,開始像英語一樣,大量辦起阿語培訓班來。先是北外,然後是經貿學院、第二外語學院、語言學院,最後北大也開始辦起了阿語培訓班,這就緩解了我的很大一部分壓力。

由於我們學校不收學費,而且還開宗教課程,所以還是有很多學生願意來我校學習,即便是在北京高校學習其它專業的穆斯林大學生,週末也紛紛到我校來聽宗教思想課。在此情況下,我校於1987年辦起了改革開放後第一份民辦的伊斯蘭月刊雜誌,取名《伊斯蘭》,廣泛受到了穆斯林讀者的歡迎和好評。讀者來信就像雪片一般飛來,後來整理這些信件時,足足裝了幾大麻袋,全都是美好的祝福和殷切的期待……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頂:502 踩:521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41 (2349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28 (2260次打分)
【已經有5485人表態】
1611票
感動
1308票
路過
1217票
高興
1349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