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嘉賓專欄 >> 馬恩信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無派別的伊斯蘭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本站原創    作者:webmaster
熱度6276票  瀏覽1120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09年5月13日 18:19

        譯者附言 

        [〔埃及〕艾資哈爾大學前任校長穆罕默德•施勒圖特 原著]

        讀了伊本•伊布拉欣先生的《買茲亥布》,頗受教益。如果我們的每位教長、阿訇都能真誠以《古蘭經》、聖訓為準則,本著團結的願望,化除一切成見,心平氣和地廣泛、深入研究探討一下四大法學派伊瑪目在法學上的成就,及其民主學風,那麼我們就將會擴大視野,啟開茅塞,彼此之間如有分歧或隔閡,也許會冰消釋疑;教胞之間的天然感情,會更進一步加強。 

        《買茲亥布》中的一些實例,引起了本人往事中幾件相似的回憶。其一,初次到津市,去某寺禮晌禮,便禮貌地向寺門處的兩位教胞道「色蘭目」,由於其中一阿語發音不合該寺「陳規」而被拒絕入寺,只好另往他寺;後來才知道本人道的「色蘭目」有近似「伊罕瓦尼」派的念法;其二,在蘭州某寺做晌禮,拜中打坐念作證詞時,其中舉指一事,如電波一樣迅速傳開,事後引起當場禮拜人之密切「關注」,拜後有人來追問本人所屬什麼「買茲亥布」,經本人聲明系雲南來蘭旅客,並告訴問者本人是當時雲南省伊協和昆明經學院領導人之一身份,至於所問「買茲亥布」者,本人則屬自聖祖阿丹至穆聖的道貫古今中外、那革邪歸正的一派,並曉以大義後,才使對方解除疑慮和防備;其三,1988年去朝覲時,在伊斯蘭馬巴德逗留十來天,常常去著名的菲伊薩里大寺禮拜,可中國朝覲團中有部分教胞,卻不跟隨該寺近千人的集體禮拜,他們三五成群另行小集體而禮;同樣的情況,有一次在北京一穆斯林招待所,也多次目睹這種各學派樂其所好的小集體禮拜。在雲南,儘管也有所謂「格迪目」、「伊罕瓦尼」和「哲赫令耶」之分,但上述類似情況卻很罕見,更不致於因某些細節而引起過多是非,或大驚小怪,各派都相互容讓,有時在婚喪節慶之際,彼此都樂意應對方之邀請,前往參加。在我們所任教過的伊斯蘭院校招生時,也面向各派學生,並在錄取和其他待遇方面,不分軒輊、一視同仁。可在上述某些地區所經歷和耳聞目睹的情況,竟然也以經文的某種讀音或拜中的某些動作,列入派別之標誌來認定,這種近於幼稚、無稽之劃分,實在令人感歎和扼腕。但是為了不傷教胞之感情,外出時只好謹言慎行。唯有在學校中,愚見以為對現今的學生、海裡凡應強化信仰的培養教育和昇華,實施伊斯蘭學術文化的全方位訓導、啟迪,以增廣其見聞,擴大其知識面,開拓其胸懷,淡化無謂的派性,也許有助於派性之逐漸消除。但是,這又必須先從施教的教師作出表率和榜樣,形成主流。

        《買茲亥布》的作者希望本人提出意見,只因本人對教法知之甚淺,故不敢妄發議論,想到曾讀過一本相似的書,是埃及艾資哈爾大學法學教授穆斯塔法•沙克爾博士所著述,名為《無派性的伊斯蘭》,全書以五百餘頁的篇幅敘述、評論了除法學派四大法學大師及其學說外,還涉及到哲學與政治兩方面的派別,如什葉派,但這些光怪陸離的派別,在中國可謂是絕無或僅有吧!?艾大校長馬罕默德•施勒圖特為此書寫了長篇序言,其內容和宗旨與刊于《阿敏》2003/3期拙譯阿布杜•戈迪爾•阿瑪利撰寫的《學派思潮的盲信,危害著穆斯林教胞的團結》同工異曲,真是所謂英雄所見略同,特別是執伊斯蘭學術文化牛耳的艾資哈爾大學的這些學者們,知識淵博、思想開朗、心懷寬闊、深謀遠慮,真是值得我們景仰學習。他們以大局為重,主張伊斯蘭陣營內部之團結,以利於伊斯蘭的發展,即使對於一些似是而非的流派尚且持寬容態度,至於在四大正統法學派的真知灼見的學者之間,在國外歷來都相互尊重、親密相處,而在我國大多是號稱屬其中大伊瑪目哈奈菲一派,那還有何理由分離呢?

        現在僅將該書序言譯出,以饗讀者,大家從序言中也可以看出,無論中外,造成教胞分離的原因:一是內部某些人知識貧乏和私心所致;二是外部之挑動。所以應引以為戒,緊緊抓住安拉之準繩——《古蘭經》和穆聖的遺教——聖訓,深入學習,切莫因細枝末節而自相分離。這也是眾教胞們的共同願望吧!求全能的安拉的默助。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頂:251 踩:279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12 (1384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22 (1280次打分)
【已經有3081人表態】
817票
感動
746票
路過
733票
高興
785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