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楊興本教長專訪-伊斯蘭之光

頁面載入中...

當前位置:首頁 > 香港 > 香港

伊斯蘭教楊興本教長專訪

伊斯蘭教楊興本教長專訪1.jpg

「伊斯蘭是和平的宗教,吉哈德本意是奮鬥,武力吉哈德是有條件的,是正義的自衛及抵抗。而不是主動發動戰爭…其實個別地方發生的極端暴力事件很多時候與宗教毫無關係,他們只是利用宗教之名,吸引別人關注。」

楊興本教長

伊斯蘭教作為一個世界性宗教,在中國也有很悠久的歷史。可是,對於香港人來說,伊斯蘭教感覺上是很神秘,在香港的穆斯林也多是外藉人士為主。再加上媒體的渲染,每逢談到伊斯蘭教,也幾乎與恐怖主義拉上關係。為了解開一般大眾的迷思,讓公眾對伊斯蘭教及其價值有更正確的認識,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地與香港伊斯蘭聯會,灣仔愛群清真寺楊興本教長來一次深入訪談,希望使公眾對伊斯蘭教在香港的情況有所瞭解。

信仰經歷

「中國 55 個少數民族中,有十個少數民族全民信奉伊斯蘭教,包括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我是在回族的家庭長大,所以便有伊斯蘭教的信仰。」楊教長祖籍山東泰安,于穆斯林家庭長大,父親曾任職伊瑪目,楊教長後來成為伊瑪目主要也是受到其影響。高中畢業後,楊教長在清真寺學習基本伊斯蘭教知識及阿拉伯文,後來考入中國伊斯蘭經學院。畢業後赴巴基斯坦就讀國際伊斯蘭大學,畢業後回到北京。楊教長回到北京之後,在經學院任教了不足一年,便受香港伊斯蘭聯會之聘來港擔任伊瑪目之職。。

關於 「 伊瑪目 」

在香港,伊斯蘭教的宗教領袖一般稱為教長,又叫伊瑪目,但在國內又有不同的叫法,他解釋道。:「『伊瑪目』是阿拉伯文,意思是領導、領袖及領拜者。中國人通常用『阿訇』,而『阿訇』是伊朗話、波斯語。在伊朗,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會稱為『阿訇』,而不是專指在清真寺內負責宗教事務的人員。而在中國則專指在清真寺內負責宗教事務的人。」

伊斯蘭教楊興本教長專訪2.jpg楊教長又說,「教長」一詞是近代從阿拉伯文翻譯過來,目的是讓別人容易明白。「如果在外面叫『伊瑪目』,可能很多人都不太明白,而『阿訇』一詞,香港本地華人穆斯林可能知道。華人穆斯林對『伊瑪目』或『阿訇』都不太認識。」伊斯蘭教的伊瑪目身兼多個角色。在一間清真寺的伊瑪目最主要負責帶領禮拜、教授《古蘭經》等教義知識、主持婚禮、為出生嬰兒祈禱、探訪病人、主持葬禮等事務;在穆斯林占少數的地方,宗教的教育主要都在清真寺,在學校是學不到的,於是伊瑪目也可算是老師,相當於天主教的神父、基督教牧師的角色。「一個伊瑪目可能有幾個助理伊瑪目,如果一個伊瑪目放假的時候會有一個助理去打理事務。有些清真寺可能會有幾個助理,較小的清真寺可能只會有一個,依個別清真寺的情況而定。」

至於伊瑪目的代表性,楊教長指出:「伊瑪目所說的都是在一個基本的原則下及大眾的穆斯林學者都認可的言論,所以通常我說的都不會是自己的看法。」

穆斯林在香港

年初,楊教長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表示,香港伊斯蘭信徒規模不算大。根據政府的資料,香港有 27 萬穆斯林,但楊教長表示,儘管這個數字是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提供給政府的,然而其中包括了 15 萬的印尼傭工和流動人口,因此並不準確。事實上,要統計穆斯林的人數十分困難,所以從來都沒有進行過具體統計。

穆斯林的族群包含華人、印尼人、巴基斯坦人等不同國家的信徒,那麼穆斯林之間是如何相處和溝通的呢?「伊斯蘭教沒有種族歧視,人人平等,《古蘭經》說得很清楚。我們都會稱自己為穆斯林,順從真主的人,都是真主的僕人,不會有種族歧視。」他向我們解釋:「無論來自哪裡的穆斯林,見面便會說:『阿薩拉阿萊庫目』, 意即『願真主賜您平安』,一聲問候大家就好像弟兄姊妹。儘管語言不通,但大家感覺好像一家人,這是由於信仰的關係。」此外,他又補充,穆斯林不一定要懂阿拉伯語,但問候語一定要懂,除此之外,日常用的清真言、作證言以及禮拜的祈禱文也要學會。

香港伊斯蘭教組織及派系

香港共有五間清真寺,當天的訪談是在灣仔的愛群清真寺暨林士德伊斯蘭中心進行的。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香港伊斯蘭青年協會、香港伊斯蘭聯會也在此辨公。香港五間清真寺的名義及地契均屬於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由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委託伊斯蘭聯會管理。

不過,楊教長澄清,這並不代表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是權力最大的機構。「因為香港的伊斯蘭社團是互不隸屬的。這個總會是由四個會的代表組成的,它們是香港伊斯蘭聯會、香港巴基斯坦協會、印度穆斯林協會以及達吾迪布哈拉協會。」而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的主席是內部推選出來的,四個會的代表輪值擔任主席,每屆不超過三年。

既然組織也有不同,伊斯蘭教內部會否將其他宗教一樣有不同宗派派系?楊教長回應:「伊斯蘭教的基本原則性問題是一致的,但在有些細節方面會有分歧。每個宗教都有不同派系,正如我們伊斯蘭教,便有什葉派及遜尼派之分。」楊教長稱,遜尼派是正統派,香港的伊斯蘭教徒以遜尼派為主,香港的清真寺亦是屬於遜尼派;而什葉派所占比例較少,大概有兩百人左右。

香港伊斯蘭教的福利事業

伊斯蘭教楊興本教長專訪3.jpg大眾即使不是基督徒,也一定聽說過基督教的傳教方式,卻很少聽過伊斯蘭也有傳教的活動,楊教長稱,香港伊斯蘭教的確較少通過慈善提供福利的形式來宣教,除非有非穆斯林要求幫助,否則一般只聚焦在穆斯林的社羣。不過,香港的伊斯蘭也像並其他宗教般為社會福利事業盡一分力,例如在教育方面,中華回教博愛社就有主辦中學、小學及幼稚園;基金總會有一間幼稚園;在醫療福利方面,提供醫療服務的有香港伊斯蘭聯會,逢周日會有穆斯林醫生為預約的教胞義診;安老服務方面,隸屬香港伊斯蘭組織的敬老院也有一間;在殯葬方面,教法規定穆斯林要土葬,而香港伊斯蘭教墳場由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營運,不過是要收費的。

香港伊斯蘭教與政府及其他宗教的關係

據楊教長所述,香港回歸後,中華回教博愛社成為代表伊斯蘭界的組織。而本地伊斯蘭組織與政府一直以來都保持著良好關係,伊斯蘭教的地位亦得到提升。「根據《基本法》,穆斯林在香港享有充分的宗教自由,本地政府也非常尊重穆斯林的信仰。特別在殯葬方面,政府方面可以說是十分配合,儘量提供方便。」

另外,楊教長表示香港伊斯蘭教與其他宗教的關係亦十分和諧。「我們相處得都不錯。我覺得在香港的宗教都相處的很融洽,做到了和而不同,相互尊重。」

大眾對伊斯蘭教的誤解

一談到伊斯蘭,受到傳媒的影響,人們第一個印象往往是聖戰。現今,人們對「聖戰」一詞的理解有很大的分歧,尤其近年很多網上媒體的報導對「聖戰」的含義有所誤解甚至扭曲,導致不少人誤以為「聖戰」即等同武裝戰爭。對於這個敏感話題,楊教長坦然回應:「我們不會感到困擾,這令我們有機會去澄清這些問題,讓更多人瞭解伊斯蘭的真諦,從而消除對伊斯蘭的誤解。」其實,聖戰在原稱為「吉哈德」,其本身的含意與現在大眾的一般理解有很大的分別。對此,楊教長向我們解釋了「吉哈德」的本意:「伊斯蘭是和平的宗教,吉哈德本意是奮鬥,武力吉哈德是有條件的,是正義的自衛及抵抗。而不是主動發動戰爭。」

伊斯蘭教楊興本教長專訪4.jpg歷史上總會有人借宗教之名發動戰爭,「其實個別地方發生的極端暴力事件很多時候與宗教毫無關係,他們只是利用宗教之名,吸引別人關注。」楊教長告訴我們,清真寺其實有很多課程教導年青人去辨識這些概念,向教內教外的人宣傳伊斯蘭的和平理念。

伊斯蘭教對社會的價值

伊斯蘭教楊興本教長專訪5.jpg

最後,談及伊斯蘭教的價值,楊教長指出:「伊斯蘭教不單單是種宗教,還是一套完整的生活方式,所以伊斯蘭教包括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宗教信仰影響人的行為、影響社會。而伊斯蘭價值不會受到社會影響。」從楊教長的話中,可以得知伊斯蘭價值在社會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伊斯蘭文明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伊斯蘭傳播到世界各地,現在世界上有 57 個國家是伊斯蘭國家,伊斯蘭教對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伊斯蘭教『敬主愛人』的核心價值,對人類未來的發展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小結

伊斯蘭教楊興本教長專訪6.jpg從這次的訪談中,筆者深深體會到香港普羅大眾對伊斯蘭教的認識確實不足,加上媒體不停的渲染,我們很容易會對伊斯蘭教產生誤解,故此,我們實在有必要主動瞭解這個宗教,厘清正統伊斯蘭教的教義,唯有對伊斯蘭教有正確的認知,才能對現今國際時局有更清晰的視野。

(文:吳嘉瑤、林皓賢)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