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革命帶來了什麼?-伊斯蘭之光

頁面載入中...

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 > 國際

利比亞:革命帶來了什麼?

距離利比亞轟轟烈烈地推翻卡紮菲的革命,已經過去了七年,但是,利比亞並沒有變得更好。如今的利比亞仍然是一片修羅戰場,刀兵四起、軍閥混戰,大量居民從地中海逃入歐洲,淪為難民。

2016年1月10日,美國國務院解密了部分前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郵件,其中包含利比亞前領導人卡紮菲政府對美國形成威脅的內容。郵件稱,卡紮菲執政時,利比亞政府持有143噸黃金儲備,卡紮菲欲借此創建一個泛非貨幣,與全球現行的美元系統相對抗。

郵件還顯示,利比亞巨大的石油產量,也是美國軍事干涉利比亞內政的原因。“今日俄羅斯”電視臺指出,西方領導人把卡紮菲趕下臺的時候,爭相宣佈這是“民主的勝利”,但壓根沒有提到黃金、石油這些真實的原因。

其實,美國和卡紮菲政權之間的積怨由來已久。

1970年6月,利比亞宣佈收回美國設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附近的軍事基地。

1980年,美國宣佈利比亞為“支持恐怖主義國家”,關閉了駐利比亞大使館。

1981年,美國海軍飛機擊落了兩架利比亞飛機,兩國斷交。

1986年,時任美國總統雷根下令停止與利比亞的經濟和貿易關係,凍結利比亞在美國的資產。此後,美利接連發生軍事衝突,雷根下令空襲利比亞。

1988年12月,美國泛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47客機發生爆炸,機上259名乘客和地面11人罹難,即洛克比空難。美國堅稱此次空難是兩名利比亞情報官員所為,但當事人始終未認罪。

1999年,迫於西方壓力,利比亞同意移交兩名“疑凶”給聯合國受審。

21世紀初,美國已經開始從伊拉克脫身,而且有埃及軍事政變這麼好的機會,美國自然會趁機順手推動卡紮菲下臺。

於是,2011年2月,利比亞爆發反對卡紮菲政權的反政府示威,政府方面則以武力鎮壓。

就在利比亞政府軍勝利在望之際,在英美等國的推動下,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1973號決議,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僅僅兩天后,法國率先空襲利比亞,美國海軍於深夜通過其部署在地中海上多艘軍艦,向利比亞北部防空系統發動了導彈攻擊,英國皇家空軍派出多架戰機參與隨後的空襲。

次日,多國聯軍向利比亞政府軍發動第二波空襲,參加國增至七個,包括卡塔爾和比利時。在第二波的攻擊,美軍出動王牌B2隱形轟炸機,重挫利比亞防空系統。同時,美英再向利比亞發射12枚“戰斧”巡航導彈,並竭力將禁飛區向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以南及以西方向推進。戰機共出動約七八十次,多國部隊艦船對利比亞實行海上封鎖。除美軍戰機外,北約也有205架戰機參與軍事行動。

在美軍為首的多國聯軍連續六輪大規模空襲後及地面進攻後,利比亞政府軍戰鬥力大為削弱,逐步邁向衰敗。2011年,卡紮菲政權被推翻,國名暫定為利比亞。

在反卡紮菲過程中,各地各種武裝組織紛起。這些武裝組織政治信仰不一,有擁護新政府的,有卡紮菲支持者,有部落武裝,有極端宗教分子,更有純粹打家劫舍的犯罪集團。據估計,人口400多萬的利比亞,在當時武裝人員總數可能高達20萬。而利比亞民選政府反而缺少直接能掌握的軍事武裝。

簡言之,如今的利比亞仍處於過渡期,政局動盪,政黨紛爭不斷,司法體制不健全,軍警體系不完善,戰後武器氾濫,民兵猖獗,極端勢力滋生蔓延,暗殺、綁架、搶劫等暴力事件頻發,安全局勢惡化,政治和安全局勢的惡化導致利比亞經濟重建緩慢。

回首卡紮菲執政時期,利比亞利積極參與非洲事務。1997年8月,利比亞倡議成立薩赫勒撒哈拉國家聯合體,兩年後又提出建立“非洲聯盟”設想。2000年7月,卡紮菲推動非洲統一組織(非統)第36屆首腦會議通過《非洲聯盟章程草案》。2001年7月,非洲聯盟正式成立。卡還提出設立非盟聯合政府並進而建立“非洲合眾國”等設想,強調非洲在包括聯合國改革等重大問題上應團結一致,“用一個聲音說話”,並創立非洲共同體統一貨幣,以擺脫西方對非洲的長期剝削。

利比亞資源豐富,特別是油氣儲量十分豐富,是世界主要產油國和石油輸出國之一。這正是利比亞吸引外資的關鍵因素之一。石油生產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0-70%,據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利比亞已探明石油儲量約為484億桶,是全球第十大石油儲備國,其天然氣儲量約為1.54萬億立方米。

暴力、恐怖襲擊、難民,這一切給利比亞的經濟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尤其在石油出口方面。到2016年內戰最激烈的年代,利比亞的石油產量只有37萬一桶每天,連卡紮菲時期高峰的1/4都不到。利比亞的人均名義GDP降至2000多美元,同樣為卡紮菲時代的四分之一。

簡言之,卡紮菲控制了利比亞所有的石油利益,損害了美國的利益,也為自己埋下了禍根。

當地時間2016年4月10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接受美國福克斯新聞台(Fox)採訪,承認出兵利比亞是自己任內最大錯誤。

卡紮菲執掌利比亞政權近41年之久,在西方眼中,他一直都是個不折不扣的暴君、獨裁者甚至恐怖分子。拋開這些不說,作為卡紮菲治下的利比亞平民,又會對他有何看法呢?

卡紮菲確實犯過錯,但是他確實為利比亞的發展做了巨大貢獻,他也曾數次嘗試將整個非洲大陸聯合起來, 團結一致求發展。然而,他的努力,註定會對西方既得利益者產生巨大傷害。

不論媒體如何抨擊卡紮菲、如何抨擊彼時的利比亞政府,在這裡,就讓我們拋開這一切,看看彼時的利比亞與現今有何不同。 

  1. 卡紮菲時代的利比亞,住房被視為基本人權。

卡紮菲在其綠皮書中直言:“住房是任何民眾及家庭的基本需求,因此,每個家庭都應當擁有屬於他們自己的住房。”

  1. 教育及醫療全免費。

在卡紮菲時代,利比亞擁有整個非洲及中東地區最為現金的醫療設施。利比亞實行全名免費教育政策,若利比亞公民選擇出國留學,政府則擔負全部費用。

  1. 卡紮菲時代的利比亞擁有全球最大的農業灌溉系統。

利比亞處於非洲沙漠深處,水資源極其匱乏。卡紮菲修建了橫跨整個利比亞的人工河,保障國內農業灌溉,利比亞國民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利比亞灌溉系統示意圖 

  1. 大力扶持農業發展。

卡紮菲時代,利比亞人若決定投身農業,政府將免費提供農田、牲畜、糧草及住房等基本設施。

  1. 政府設立生育獎金。卡紮菲時代,婦女分娩後將獲得政府5000美金獎勵。
  2. 電力免費。彼時的利比亞,電力實行免費政策。
  3. 油價低廉。卡紮菲時代,利比亞汽油平均價格約為0.14美元一升。
  4. 人民教育水準驟升。

卡紮菲時代,利比亞文盲率從之前的75%驟降至13%,約25%的利比亞人擁有大學以上高等學歷。

  1. 利比亞國家銀行實行無息政策。

彼時的利比亞,銀行等金融機構無息向民眾提供貸款,利比亞政府也沒有任何外債。

  1. 巨額黃金儲備。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克林頓解密郵件顯示,卡紮菲執政時,利比亞政府持有143噸黃金儲備,卡紮菲欲借此在非洲大陸創建一個基於黃金的統一貨幣,與全球現行的美元系統相對抗,即“黃金第納爾”(gold dinar),然而,這一倡議遭到了非洲既得利益者及西方國家的一致反對。

回過頭想,倘若彼時的非洲國家能團結一致,施行非洲內部統一貨幣,擺脫美元帶來的巨大壓力,如今的非洲,或許不會如此貧苦,外債問題應該也能得到有效解決。因為,在非洲統一貨幣體制之下,沒有了美元的束縛,非洲國家可以更為自由調整自然資源的買賣價格,從源頭帶來利益最大化,造福非洲社會,而非像如今一般,以美國等西方社會馬首是瞻,被迫低廉的價格將自然資源賤賣給西方,將巨額利潤流入西方囊中。

------------------ 

編輯:葉哈雅

出處:Global Research

原文:Libya: Ten Things About Gaddafi They Don’t Want You to Know

連結:http://suo.im/5hcjGH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