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穆斯林青年該如何面對未來的伊斯蘭?-伊斯蘭之光

頁面載入中...

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 > 國際

今天的穆斯林青年該如何面對未來的伊斯蘭?

編者按:很多大學生提出很多明顯令人困惑的問題,例如:被非穆斯林誤解、歪曲,如何在他們面前重塑和打造嶄新穆斯林形象;如何在堅守伊瑪尼的基礎上與非穆斯林保持和諧關係;以及與非穆斯林在生活、愛情上的取向問題等,問題雖小,卻存在著普遍性和廣泛性,儘管大學生已不再象二十年前,十年前那樣被人們所推崇,甚至當下有許多人將大學生的素質和民工的素質、能力相提並論,但他們的提出的問題卻絕對不容忽視,有人戲稱如今的大學生素質流氓化、消費白領化、翹課普遍化、精神空虛化等。

相信每位學生朋友都深有體會,因為這些所謂現代化不僅體現在學子身上,也體現在眾多的社會自然人身上,那麼為什麼我們會有如此多的困惑和空虛呢?困惑,迷惑是也,韓愈《詩說》中說的好:“師者,授業解惑也!”明確指出為我們解疑答惑的人就是老師。蘭州經學院馬去病老師針對大學生朋友提出的種種困惑給予了精彩的解答,如今高校林立,學子眾多,但學子的品質,尤其是精神世界的品質和人格品質著實堪憂,馬老師說:“我們不能孤立、簡單的看待某個問題,而是應該通過這些表現出來的明揚跡象,挖掘出問題的根源所在,正所謂治標先治本。我們只有將最核心的問題找出來並從根本上徹底解決時,這些現象才有可能從源頭上得到扼制並得到妥善的解決。那麼,面對上述問題時,我們該如何去做呢?首先應該堅定自身信仰,堅持我們的正信,將社會對於我們的影響和干擾,拋之腦後,我行我素,這種我行我素絕不是一種無政府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而是以古蘭、聖訓為指導,以聖人、先賢為榜,堅定不移自己的信仰,努力完善自己功修時面對人為造成的挫折和壓力面前的一種坦然、達觀和安之若素。”

 

1、問:信仰、知識和生活的關係?

祁學義阿訇回答:聖訓說信仰有七十多個分支。信仰與生活不可分割,生活應該以六大信仰為原則,五大功修為基礎,但功修不僅僅限於這些方面,正如聖人所說:清除路障是最薄弱的信仰。信仰、知識和生活三者是一體的關係,是伊瑪尼的問題。信仰包括的範圍比較廣,人的生活狀態和生活表現中能體現他的價值觀和信仰。

2、問:我們應該先學社會知識還是先學教門知識?

祁學義阿訇回答: 伊斯蘭對知識沒有區分,也未明確說明什麼是伊斯蘭的知識。所以,伊斯蘭學者提出知識伊斯蘭化的觀點。社會知識和宗教知識沒有區別,任何有益的知識都可以為伊斯蘭服務。穆斯林歷史上出現的聞名世界的大學者都擁有廣博的知識,他們中的有些人既是伊斯蘭學者,也是醫學家、科學家、歷史學家等等。

3、問:怎樣面對中國穆斯林文化的落後,如何處理學習漢文化和伊斯蘭文化之間的不協調關係?

馬軍校長回答:真主說:“誰走上為主道而奮鬥的道路,真主為他鋪平道路。”我們應該把我們的力量用在自己民族的發展和文化素質的全面提高上。廣河阿校的理念是:我們要完成一件事,必須要借助另一件事。在中國,要使伊斯蘭被世人瞭解,我們必須重視漢語,必須學習漢語。正如我們要做禮拜,就必須洗小淨一樣。

4、問:放眼全球,伊斯蘭復興運動此起彼伏,請問各個時期的伊斯蘭復興運動有什麼不同點和值得借鑒的經驗教訓?

孔德軍阿訇回答:首先要區分復興和更新。復興就是回歸《古蘭經》和聖訓,按照安拉、聖人的意志生活;更新則指更改和創新。伊斯蘭是天啟的,不容許更改,更不能創新,它永遠是先進的生活方式。

現在我們對以前的復興要指出其不足之處,這是學術的回歸,而不是分離,分離是可怕的。

唐世傑阿訇補充:不同時期的運動有不同的歷史背景和現實狀況,如國情,民情,宗教狀況等。但是他們的共同點都是為了振興伊斯蘭,維護穆斯林大眾的利益。

5、問:辦穆斯林知識學習班,開始時學員多,一段時間後人數減少,收費是否能解決這個問題?

馬希儒老師回答:這其中有很多原因。要辦好一個阿語班首先要有好的乜提;其次老師的水準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很多學生來阿語班是抱著學到很多東西的態度,但學了一段時間後覺得收穫甚少,所以漸漸失去熱情。其實我們的阿語班是給大家一個引導,學東西關鍵在於個人的努力。我們的老師應該每天思考,擁有熱情,讓學員體會到愛。我們要引導穆斯林在三個方面下功夫:1、提升穆斯林的個人修養;2、 建立美好的穆斯林家庭;3、 構建一個和諧的穆斯林社區。

6、問:怎樣看待伊斯蘭文化被誤導?

馬去病老師回答:在中國我們的處境很困難。穆斯林面對五種文化:佛、道、儒、西方思想、無神論。我們應當做到:1、愛國愛教;2 、瞭解和掌握國家政策;3、 思考如何發展,見仁見智。對於如何發展伊斯蘭文明和文化,我提出五化興教,即伊斯蘭原則化、現代化、知識化、民族化、科學化。對於社會大眾媒體的誤導,我們要用伊斯蘭的觀點進行分析。

7、問:伊斯蘭教與原教旨主義的本質區別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唐世傑阿訇回答:當伊斯蘭與原教旨主義相聯繫的時候往往被看做是一個貶義詞,是西方勢力對伊斯蘭和穆斯林的攻擊。伊斯蘭的根本教義就是《古蘭經》、 聖訓,不存在什麼“原教旨主義”或“新教旨主義”。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說:“伊斯蘭沒有原教旨主義,如果有我就是。”

8、問:有人說宗教越研究越覺不足,從而逐漸對信仰失去信心,這句話如何解釋?

孔德軍阿訇回答:信仰的堅定與否與存在與否沒有關係。人的知識豐富程度和信仰堅定與否沒有直接關係,它們是間接相關的。伊斯蘭認為獲得知識的途徑除了常規的方法外還有“天啟”。啟示分為兩種,一種是文字的《古蘭經》;另一種是宇宙的存在,這是安拉的無字的天經。每個人生下來,就有一種天然屬性,稱為本能。例如嬰兒生下來,沒有聽力,也沒有人教她,但她能夠吮吸母親的乳汁。人無論知識貧乏或豐富,都有獲得信仰的可能,這在於安拉的引導。信仰不是學習的,不是講的,而是實踐的。沒有實踐就無法豐富它。聖門弟子每學一段聖訓就去遵循、去實踐。信仰就在生活的點點滴滴裡。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例如有信仰的人搞研究不局限於技術,必能達到更高的境界。我們穆斯林對任何事都不能失去信心,尤其是信仰

9、問題:面對穆斯林面臨的危機和落後現狀,我們如何面對未來,構建穆斯林的和諧社會?我們穆斯林青年人應該幹些什麼?

孔德軍阿訇回答:伊斯蘭符合安拉的宇宙規律,是和周圍世界統一而和諧的,所以伊斯蘭沒有危機。伊斯蘭有清廉的學術機制可以排斥非伊斯蘭的東西,問題在於穆斯林自身。穆斯林的危機是脫離了伊斯蘭正道後出現混亂,不團結。首先我們要知道得病是因為什麼,然後人們才從根本上根除病症,病根是人們拋棄《古蘭經》和聖訓,沒有統一的認識和目標。至於我們穆斯林青年如何來做,我們說我們伊斯蘭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存在於我們生活的任何領域。一切工作取決於舉意,如果有一個好的舉意,我們的工作就是吉哈德。所以首先我們要堅定信仰、端正目標、豐富知識,其次是樹立信心,任何時候都不要失去信心。

10、問:我們怎樣和非穆斯林交往,怎樣對待他們?

祁學義阿訇回答:非穆斯林分為三種:(1)與穆斯林有和平協定的人,我們要友好對待;(2)與穆斯林沒有關係,但是和平相處的人,我們也要與他們和平相處;(3)穆斯林的敵人,這類人要堅決抵抗和反對。

11、如何信仰前定?

古明老師:穆斯林不應多問這個問題,大海是前定,小船是自由。安拉所前定的一切是他的旨意,他知道人性的弱點。前定的意義是我們喜悅安拉的定然。漢語說但行好事不要問結果。在判決出來之前我們要積極地去奮鬥,對未來永遠充滿希望。做一件事成功後要感贊安拉,失敗後要歸咎於自己。我們對任何事都要有輕鬆的態度。

12、當代大學生如何面對伊斯蘭?

古明老師:首先要認清自己,如果你是悲觀的,就已經出問題了。如果我們選擇安拉的正道,安拉就會選擇我們。聖訓:“安拉對大地說誰為真主服務,你就去為他服務;誰為你服務,你就去奴役他。”當我們信仰虔誠時,給養就會從意想不到的地方來臨。讓安拉來解決你的困難,人類本來可以生活得很容易,但是他們打破了這種容易。

13、近年來網上的伊斯蘭課堂出現了,但是不盡如人意,怎樣看待媒體在中國穆斯林發展中的作用?

馬玉明回答:中國穆斯林的主體在大西北,我們的文化載體普遍水準較低,我們的媒體不是很發達。中國穆斯林的未來一定需要媒體來傳播我們的文化。我們的紙質媒體目前還不能做為一種大眾媒介來進行文化交流,不能做為一種大眾情感交流的平臺,但是網路是非常好的,是值得利用的。

14、伊斯蘭是唯心主義嗎?

孔德軍阿訇回答:現在人們討論一種意識形態不是唯心就是唯物,或是二元論,唯心和唯物都是人為的,伊斯蘭不是人為的,所以不能用唯物或唯心來界定它。唯物論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15、穆斯林有政治問題嗎?

馬超阿訇回答:伊斯蘭政治首先要考慮穆斯林的生存和發展的問題。安拉只以一個人力所能及的範圍來責成他的工作,對穆斯林這個團體也是如此。在中國,我們要尋求發展的空間,這是一種彈性的空間。生存是第一位的,有生存才能有發展。政治是人類對生活和社會的統籌。《古蘭經》中講了黑則勒的故事,他在漁民的船上鑽洞是為了防止船被強人奪走。這就告訴我們特殊的事情在特殊的環境下要特殊地對待。還有猶太人的祖先伊卜拉欣的故事,都值得我們思考。中國穆斯林應該為社會服務,重視伊斯蘭文化的社會功能,爭得社會文化的發展空間。我們要以《古蘭經》和聖訓為指導,高舉愛國愛教的旗幟,構建和諧社會,而不是用暴力去解決問題。伊斯蘭文化想要在已經成型的中國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中國的穆斯林首先要理解《古蘭經》的思想和啟示,用先進的伊斯蘭文化武裝自己,然後才能影響別人,影響社會,在社會中有發言權,最終給我們創造穆斯林的發展空間。

16、提高信仰的要求有哪些?

馬超阿訇回答:伊斯蘭信仰的要求就是要把文本的信仰外化為自己的實踐和行動,最終演化為一種社會形態和社會存在。《古蘭經》中講,當安拉命令人們面向克爾白,改變了原來的朝向時,這是一種文化的改變,很多聖門弟子都接受了這一點,因為安拉不會讓他們的信仰無效。信仰是一體兩面的,要外化為社會實踐。信仰的內涵不變,但它的外延不斷的在延伸,在社會實踐中參與社會公德建設也是信仰的一部分。我們穆斯林社會是中國社會的一部分,我們不是特別的群體,我們同樣需要發展和建設,我們應該參與各個領域的社會活動,用伊斯蘭的管理方式去管理人。安拉是普慈特慈的,以安拉的名義做事是信仰的基本要求,我們應該努力去實踐。

17、在當今社會如何實踐伊斯蘭?

丁士仁教授回答:首先我們要瞭解自己所處的時代和自己所處的位置,我們在中國還是個小群體,註定要要走穆斯林少數民族的路,走穆斯林少數民族的路具體表現在:1、要有信仰。2、要作禮拜,從小開始實踐伊斯蘭的天命功課。3、老一代人宣教有不當之處,不夠完善。功修的範圍很廣,不是只做到遵守五大天命就是真正的穆斯林。我們不能做人下人,應該有自己的尊嚴和地位,五大天命是穆斯林實踐中最基礎的功修。4、除了功修還應該有伊斯蘭道德,有道德的穆斯林是最優秀的。學生在學校裡要趕超其他人,成為優秀的同學,讓其他同學向我們學習,我們就宣傳了我們的教門。5、聖訓中說:知識那怕遠在中國也要去追求。這說明知識是很重要的。不是宗教的知識也當去追求,我們有自己的精神支柱,我們的理想非常遠大,我們的祖先對中國社會的貢獻非常大。有道德、有文化、有知識是伊斯蘭對穆斯林的要求,也是實踐伊斯蘭信仰的一部分。

18、穆斯林在當今世界的身份?

丁士仁教授回答:誰是穆斯林以及什麼時候產生的這個名稱?穆斯林這個名字在伊布拉欣聖人時代就有了,意思是順從,是有信仰的人,是對真主的信仰和服從。隨著時間的推移,猶太人把自己叫做猶太人,從那時候起他們拋棄了這個名字。穆聖時代又開始使用這個名字,到了西元2000年,我們還叫穆斯林,這是我們的光榮,而不是恥辱。我們有我們的伊斯蘭人生觀,世界觀,沒有目標我們怎麼樣生活?所以我們有一條路,我們有《古蘭經》和聖訓,我們要服從真主。在歷史上猶太人從西元135年失去了自己的家園,他們無論走到什麼地方,隨身帶著的聖經就是他們的祖國。我們生活在這裡,中國就是我們的祖國,但我們仍是穆斯林,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文化中我們肩負的使命很艱巨,也很光榮,我們應該成為真正的穆斯林,用正信的實踐去弘揚伊斯蘭,傳播伊斯蘭。

【轉自“時代信仰”微信公眾平臺】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