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伊斯蘭之光 >> 主頁 >> 人生與社會 >> 正教本質 >> 詳細內容 在線投稿

正確理解請阿訇念經的意義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發給朋友 舉報 來源: 網絡轉載    作者:穆斯林
熱度7271票  瀏覽826次 【共0條評論】【我要評論 時間:2014年12月02日 16:08

念經,即指穆斯林家庭舉辦的小型宗教活動,有些地方叫過“乜貼”、辦“爾麥力”。一般多為亡人舉意,遇有家中發生較大事情時,也有舉意念平安經、知感經的,不一而足。

念經,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幾乎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形式,雖大小規模不同,但程式基本一致,即:本家操辦宴席,請阿訇誦經,招集親朋聚在一起為亡人祈禱,最後聚餐。有的家庭為了設宴和施散還要宰牛宰羊,請幾座清真寺的阿訇參加,甚至一連幾天熱鬧非凡。

念經的意義和游墳的意義基本相同,它表達了亡人家屬通過施捨、誦經、待客等善行而博取真主喜悅,進而祈求真主恕饒亡人,慈憫活人的善良願望與美好企盼,通過念經可以把阿訇請到家中給平日難得一見的親戚朋友們“講經”。這是阿訇恪盡職守和宣傳教門的最好時機。借此,阿訇可以講解伊斯蘭教的信仰、功修和教義知識,並對當地穆斯林違背伊斯蘭教義之事給予批評和指正,從而達到定期紀念真主,教育活人,益濟亡人和宣傳教門的目的,這樣的念經應該說是難能可貴的。

然而,有些穆斯林把念經當成一種風俗搪塞,一味地熱衷於宰牛宰羊大辦宴席,招來親朋或在家中或在飯店美餐一頓,卻對阿訇誦經漫不經心,使原本已微弱的誦經聲淹沒在一片喧囂和嘈雜聲中。其實,伊斯蘭教的念經絕不同於異教的“超度亡靈”;“經”實際上是念給活人聽的,是向活人宣讀真主的命禁和啟示;亡人所能得到的只是誦經的回賜和活人聽經受到教育後所行善功的回賜;一旦念經背離了“念經”原有的本質,甚至沾染和摻雜了非穆斯林的思想與陋俗,那麼,這種只圖虛榮,浮於形式,甚至不乏有人大淨不做,“杜阿宜”不接,只不過聚餐一頓的悼念活動,實際上,已失去了教門內涵,演變為市井俗事,既浪費了時間、精力、財力,也不合乎伊斯蘭教義,難於起到搭救亡人紀念亡人的目的;另有個別家庭,在阿訇走後居然擺上酒宴,這種所謂的為亡人祈求恕饒的“念經”善功,因之而即刻發生質的改變,淪為伊斯蘭教嚴厲禁戒的罪孽行徑,只會給人和已故的親人增添新的罪責與懲罰。

有鑑於此,在念經活動中需注意如下事項:

1、要舉意正確。 即無論誦經、祈禱,還是出散“乜貼”,施濟物品都要舉意虔誠,替亡人行善。並祈求真主把我們誦經、祈禱和施捨的“賽哇蔔”(回賜)轉賜給亡人。同時散者、收者都不能附加任何條件,這樣亡人才會因為我們活人替他做的善功而受到益濟,蒙主垂恩。

2、要摒除迷信思想 即人一旦歸真後,再也無求於今世上的一切物質所需。後輩子嗣所施捨的錢財、衣物、食品等,只能說是把我們做這些善事而蒙主賞賜的報酬轉賜給亡人,即回賜歸於亡人,形同亡人親自做一般,而絕非亡人在後世享用。搭救亡人和亡人受益均指如此。常見一些無知之人在替亡人施捨時,仿佛為活人籌備一般,在選擇受施物件時,一定要性別、年齡與死者相仿,甚至衣物要與之合體,食物要亡者生前愛吃……這哪裡是在替亡人施捨、念經;簡直就成了模仿教外人的祭祀、上供,這是萬萬使不得的!

3、念經沒必要非得宰牲 。尤其不要舉意給哪個人宰牲,宰牲一定要舉意虔誠為主,替亡人宰牲施散,求主回賜和恕饒。穆聖說:“真主譴責為真主以外宰牲的人。”所宰牲畜之肉切忌與酒同食!此外,遊墳與念經活動中的下跪與點香,是為了尊重《古蘭經》和淨化空氣,別無其它任何承信。

4、不要給油香披上神秘色彩。 油香是穆斯林民族的特色傳統食品,但就其實質而言,同饅頭、麵包並無本質區別。因此,不要把油香炸得好壞和起否同亡人“嚕罕”的喜怒聯繫到一起,這是迷信。

5、不要刻意追求阿訇多念 。因為虔誠敬意才是關鍵,以免造成阿訇們集體“念經”,而違背“一人誦念,眾人靜聽”的讀經法規。真主在《古蘭經》中告誡我們說:“當別人誦讀《古蘭經》的時候,你們當側耳細聽,嚴守緘默,以便你們蒙受真主的憐憫。”(7:204)此外,要儘量多給阿訇留出“講”的時間,以便家人和親友借此難得之機受到教門薰陶。

6、不要追求奢侈、講排場、比闊氣。要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量力而行,包括給阿訇的“乜貼”亦是如此,要舉意饋贈或施濟。不要認為“乜貼”是給阿訇念經的“代價”。

7、身在他鄉時的紀念方法。自己在外地時想念已故親人,或齋月裡不能趕回家中游墳時,可到就近的清真寺向阿訇說明心意,然後在阿訇的主持下在大殿裡進行祈禱,遙寄懷念之情。還有就是在外地接觸到自己已故親友曾生活、工作過的或有特別意義的地方、場所等,自己觸景生情,也可去就近清真寺請阿訇在大殿裡進行祈禱。如自己會念的話,最好和阿訇說一下,自己也念一兩段。個人不會的話,就專心聽阿訇的,別忘了到最後時接“杜阿宜”就行了。請阿訇要根據自己現有的條件和意願出的“海帖葉”交給阿訇(如果沒有或不寬裕也可不交)。但不可將其理解為拿錢買“經念”,應舉意出散“乜貼”施捨,其善功回賜於亡人。

綜上所述,每個活著的人都莫要抱有僥倖心理,因為真正決定後世歸宿的只能是自己生前的善惡行為,指望別人的搭救也只能是指望,關鍵還是要自己救自己。《古蘭經》說:“你們當防備將來有這樣的一日:任何人不能替任何人幫一點忙,任何人的說情,都不蒙接受,任何人的贖金,都不蒙採納,他們也不獲援助。”(2:48)又說:“在世時沒有信道,臨死時仍不信道的人,即使以滿地的黃金贖罪,也不被接受,這等人將受痛苦的刑罰,他們絕沒有任何援助者。”(3:91)

遊墳與“念經”是紀念亡人的方法,而這種方法本身就是一種善行,而善行又具有雙重意義和非常寬廣的範圍,比如,扶危濟困、贊助學堂、修建清真寺,封齋、朝覲、禮拜等社會與教門功修,家屬都可以舉意把回賜歸於亡人。尤其是拜功,每番拜末都有為父母、親友和穆斯林大眾求恕饒的“杜阿宜”。所以,後輩堅持禮拜、封齋和遵行教門即是對亡人的一種益濟。由此看來,伊斯蘭教紀念亡人的方法是靈活多樣的, 既科學又文明。


感謝流覽伊斯蘭之光網站,歡迎轉載並注明出處。
TAG: 理解伊斯蘭
頂:308 踩:305
對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當前平均分:-0.09 (1522次打分)
對本篇資訊內容的質量打分:
當前平均分:-0.37 (1525次打分)
【已經有3611人表態】
955票
感動
873票
路過
855票
高興
928票
同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發表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並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復【已有0位網友發表了看法】